卷末番外 (第2/2页)
电话那头没有传来小伙子唯唯诺诺的道歉声。
一股风吹过来了,带着点若有若无的腐味。身后那个装好半年、他却没怎么用过的铁盒子里,好像听见了电梯门“叮”的一声轻响,从楼下传上来,慢悠悠的,像是在催他。
死寂了两秒后,电话里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不是年轻的、怯生生的,而是冰冷的、尖锐的,像是从冻了万年的冰窖里钻出来,贴着棺材板说话,每一个字都带着刺骨的寒意,直直地扎进老孙的耳朵里:
“你为什么要走楼梯!!!”
【番外三:失踪案】
全宗名称:XX市XX区分局刑侦大队
类目名称:刑事案件卷-失踪案类
案卷题名:“6·7“余庆小学学生赵熹川失踪案侦查卷(第一卷)
时间:1997年6月7日—1997年6月9日
保管期限:长期
页数:86页
档号:X公刑卷[1997]078号
监制:XX市档案局
一、受案登记表(X公受案字[1997]156号)
【内容佚失】
二、现场勘验笔录(X公刑勘[1997]214号)
勘验时间:1997年6月7日20时00分—22时30分
天气情况:多云转雷雨,现场温度29℃,相对湿度88%,光线条件:自然光(前期)、勘查灯(后期)
勘验地点:余庆小学操场西侧秋千区及周边区域
保护情况:校方已于18时50分对现场实施保护,无人员进入、无痕迹破坏
勘验过程及结果:
1.现场方位:现场位于学校西侧操场,隔壁为幼儿园。东接教学楼侧墙,西临校园围墙(高2.4米),北靠器材室,南至操场草坪。中心现场为秋千下方沙坑(长4.5米、宽3.2米、深0.5米)。
2.中心现场勘查:
沙坑内提取足迹3枚,经比对分别为失踪人赵熹川及同学两人所留,足迹深度均匀,无跳跃、挣扎形成的异常痕迹;沙坑西北角落发现多处细微划痕(长度约3厘米,痕迹模糊无法辨认具体形状,略),无明显指纹附着;
沙坑底部土层经逐层排查,未发现松动、挖掘痕迹,取表层及中层沙土样本各3份(编号:JC-9706701至JC-9706706)送检,其中1份样本检出微量灰黑色纤维结晶(成分暂无法辨认,略);
3.周边环境勘查:
西侧围墙全长28米,墙顶杂草完整,无踩踏、翻越痕迹,墙体距地面1.6米处发现1处淡灰色印记(呈不规则网格状,疑似附着物残留,无法辨认材质,略),印记约10分钟后自然消散;
围墙底部排水口(宽0.2米、高0.3米)内侧加装铁栅,栅条间距4厘米,无拆卸、变形痕迹,周边地面无异常足迹;
日期:1997年6月7日22时30分
三、询问笔录(X公询[1997]309号)
询问时间:1997年6月8日9时30分—10时50分
询问地点:XX分局刑侦大队询问室
被询问人:卢XX(别名:老卢),男,59岁,民族:汉,身份证号:XXXXXX1938XXXXXXX(部分出生日期数字无法辨认,略),职业:余庆小学门卫
询问内容:
问:你与失踪人赵熹川是什么关系?
答:没什么关系,他是余庆小学的学生,每天早上都从校门过,我见过几次,挺小的一个娃,家里教得很爱干净,玩完了都会到门卫室洗手。
问:请讲一下6月7日17时左右你在做什么?
答:那几天都是我值班,17点放学铃响后,就在校门口送学生,大概17点15分,学生走得差不多了,我就回传达室门口抽烟,面朝操场西侧的方向站着,离秋千区大概有25米远,娃娃们在踢球。
问:你有没有看到操场附近有异常情况?
答:有……有个怪人,现在想起来还发怵。我刚点着烟,就瞥见操场西侧围墙外站着个人,天阴得发暗,那人又穿深色衣服,差点没看清,但他站得太怪了,一下就吸引我注意了。
问:请具体描述一下这个人的特征。
答:看着个子很高,最少一米八五,可腰弯得特别厉害,不是老人那种驼背,是像被人从后面用铁丝拽着似的,肩膀架得老高,胳膊和腿都直挺挺的,关节处像卡着东西,从侧面看,肩膀、膝盖、脚踝的角度拼在一起,就像个歪歪扭扭的铁笼子架子,透着股冷劲。穿的衣服是深灰色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竖条纹,风一吹衣服贴在身上,条纹之间的空隙看着就像笼子的格栅,能隐约看见里面……好像是空的,又好像有东西在动,说不上来的渗人。他的皮肤看着发灰,不像活人的颜色,关节处还闪了下光。
问:你能看清他的脸吗?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答:看不清,他头低着,挡着脸,只能看见一点下巴,也是灰扑扑的。没听见说话声,但风停的时候,能隐约听见“咯吱咯吱“的声,像是铁架子摩擦的动静,从他站的方向传过来的。他就那么盯着操场,盯着秋千区,我看着他的时候,后背突然发僵,像有东西盯着我似的,不敢多看。
问:他在那里待了多久?后来去了哪里?
答:大概有六七分钟吧。18点25分左右,我听见操场里有学生喊“赵熹川不见了“,就转身想进传达室打电话,也就十几秒的功夫,再回头,那人就没了。围墙外是隔壁幼儿园。我往里面两头跑了几步,没见人,也没听见脚步声,地上连个脚印都没有,就像……就像被收起来了一样。我后来还在他站过的地方看了看,地上有个浅印子,是笼子底的形状,没一会儿就被风吹没了。
问:你之前见过这个人吗?或者听说过类似特征的人?
答:没见过,我们这一片都是老住户,谁要是长这样,早传开了。那天之后我总觉得心里发毛,晚上值班都不敢往西侧围墙外看。
问:以上所说是否属实?
答:属实,我要是瞎编,天打雷劈。
被询问人核对笔录: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一样。
签名捺印:(捺印部分模糊,略)
日期:1997年6月8日10时50分
四、案件紧急会商会议纪要(X公会纪[1997]42号)
会议时间:1997年6月8日20时30分—23时20分
会议地点:XX区分局刑侦大队会议室
一、案情通报
1.失踪核心事实:1997年6月7日17时25分许,二年级学生赵熹川在操场秋千区沙坑旁失踪,同行2名学生证实其失踪前无异常行为,未与陌生人接触,失踪过程无呼救声,沙坑内仅留有赵熹川的脚迹(已提取送检)。
2.勘查初步结论:现场无外力侵害痕迹,无第三人足迹,围墙网格状印记、监控镜头灰粉均无法辨认成分,目前呈“无痕失踪“状态;沙土样本中的灰黑色纤维经初步检测含微量结晶成分。
3.走访进展:排查周边50米内住户15户,均反映当日17时左右“天阴得发沉,连鸟叫都没有“,未发现可疑人员或车辆;赵熹川家属及亲属均无矛盾纠纷,排除自行离家或熟人作案初步可能。
二、关键线索核查情况
证人门卫的询问笔录及手绘草图已核实,其任职门卫15年,无精神疾病史,邻里及校方均证实其“老实本分,从不说谎“,所述“鸟笼状怪人“细节稳定,无矛盾点。经调取学校17时前后的出入登记,未发现与该怪人特征相符的人员进入校园;周边商铺当日17时后均提前关门,无目击者。
三、讨论意见
1.技术科观点:
现场复勘需重点排查秋千区沙坑下50厘米土层,检测是否存在隐蔽通道;加急送检灰黑色纤维及结晶成分,排查是否与特制金属支架、服饰配件相关。陈建国描述的“鸟笼状体态“及金属摩擦声,不排除为特制机械装置或畸形服饰伪装,需结合纤维成分扩大排查范围。
2.刑侦支队观点:
现有线索指向“异常人员作案“,但不宜宣传鸟笼怪人防止恐慌,需分四路核查:一是调取周边三公里内17时—18时路口监控(含郊区小路),重点筛查异常体态、着深色条纹衣裤人员;二是走访辖区机械厂、五金作坊,排查是否有类似“金属支架“的定制记录;三是联系市精神卫生中心、福利院,核查近3个月出院或离院人员;四是征集辖区内近1个月“异常人员目击线索“,尤其关注与“鸟笼状“相关的描述。
3.分局部署意见:
线索虽显诡异,但必须以客观证据为核心,杜绝主观否定。需明确“怪人轨迹、物证成分、关系排查“三大攻坚方向,不设排查禁区;配合技术科绘制怪人细节草图(补充关节、服饰纹路等模糊部分,略),便于后续协查。
四、决议事项
1.成立“6·7“专案组,分局长孙国强任组长,抽调15名警力分四组开展工作,6月9日8时前完成分工部署。
2.拟于6月9日14时前发布协查通报,描述为“男性,身高1.85米以上,体态异常僵硬呈'笼状',着深灰色竖条纹衣裤,关节处疑似有金属反光“,附手绘草图(模糊部分标注“无法辨认“,略),征集线索。
3.专人对接家属,每日通报进展,联系心理医生开展疏导;协调校方梳理近半年校园周边“异常人员目击记录“(部分记录字迹模糊,略),汇总后提交专案组。
4.时限要求:如7月10日前未取得突破性线索(含嫌疑人身份确认、失踪人踪迹、关键物证成分鉴定),此案按“特殊悬案“程序封存,卷宗加密至局级调阅权限。
散会时间:1997年6月8日23时20分
记录人签名:XXX
审核人签名:孙国强
立卷日期:1997年6月9日
案卷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