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迟来的回响 (第2/2页)
他们以为,大女儿秦语长大了,懂事了,应该理解。
可现在,那些冰冷的心声告诉他,她“理解”的后果,就是彻底封闭自己,就是认定自己多余,就是积攒了十年的失望,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他想起来,秦语小学时拿着满分试卷,眼巴巴递到他面前,他却因为忙着给哭闹的小女儿喂奶,随手放在了一边,连一句夸奖都没有。
他想起来,秦语初中毕业典礼,他们全家因为小女儿发烧,最终没有一个人出席。那天晚上,秦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有吃晚饭,他们只当她在闹脾气。
他想起来,多少次饭桌上,秦语沉默地吃着饭,他们却围着叽叽喳喳的小女儿,欢声笑语,仿佛她只是一个透明的背景板。
那些被他定义为“不懂事”、“闹脾气”、“性格孤僻”的行为,此刻串联起来,变成了一条清晰而残忍的轨迹——一个孩子从期待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无声呐喊,最终连呐喊都放弃,只剩下彻底死寂的轨迹。
“不是她‘作’……”秦祀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是我们……我们把她弄丢了。”
我们把她对这个家的期待、对亲情的渴望,一点一点,亲手掐灭了。
所以她现在什么都不在乎了。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不在乎他们的看法,甚至……不在乎生死。
这个认知,像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让秦祀瞬间手脚冰凉。
他们一直以为,只要物质上不缺她什么,她就是没事的。他们从未想过,那个沉默的、被他们忽视在角落里的女儿,内心早已是一片荒芜的废墟。
而现在,这片废墟通过一种诡异的方式,将它的死寂和绝望,直接投射到了他们的脑海里。
他们慌了。
是真真正正的慌了。
这种慌,不同于看到秦语自杀入院时的震惊和麻烦感,那更多是一种对外界事件的应激反应。而此刻的慌,是源于内心最深处被揭露的愧悔,是对另一个灵魂濒死状态的真切感知,是一种害怕失去、却又不知如何挽回的、巨大的无措。
“爸……现在怎么办?”秦时有些无措地问,“她……她好像真的……不想活了。”
秦志鸣也抬起头,少年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迷茫和一丝恐惧:“我们……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做什么?
弥补吗?如何弥补?十年的裂痕,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填平?
更何况,那个女儿,似乎已经不再给他们任何机会了。
她只想彻底离开。
秦祀望着那扇紧闭的、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的房门,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和恐惧。
他意识到,他们可能……真的要失去这个女儿了。
而这一次,或许是永远。
系统在秦语的脑海中保持着绝对的沉默,那1.5%的善意值没有丝毫变动。它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观察着这迟来的、在绝望废墟上悄然萌发的、名为“悔悟”的微弱星火,能否真正照亮通往救赎的道路。
门内,秦语对客厅里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继续在脑海中完善着她那个安静、彻底的离开计划。
门外,三个男人陷在沙发里,被无声的惊涛骇浪所淹没,第一次开始真正审视,这个家,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