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异想天开的想法! (第1/2页)
办公室里,电风扇嘎机嘎吱嘎吱的旋转着,搅动着闷热的空气。
赵建国主任眉头紧紧皱着。
他刚刚听完了林默那个关于生产电视机来解决资金困境的“异想天开”的计划。
他半晌没说话,手指间夹着的烟都快烧到过滤嘴了也没察觉到。
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却又胆大包天的所长。
说心里话,这主意……
乍一听确实离谱,一个造枪造炮的军工厂,转头去搞电视机?
这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
但细细一品,有一说一赵建国心里又不得不承认,在林默这个想法竟然透着一股子可行性。
技术?
林默打包票说简单,甚至能搞出比市面更好的。
利润?一台电视机几百块,真要是能批量生产,那钱还不是哗哗地来?这确实是解决眼下燃眉之急最快、最直接的法子。
甚至比之前拿军部订单都要多得多。
“林默啊。”赵建国终于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他掐灭了烟头,“你这个想法……胆子是真大!我老赵在军工系统干了这么多年,头一回听说要这么干的。”
“这话要不是你说的,我估计早就给轰走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你说的不错,厂子要活下去,工人们要吃饭,科研不能停,光靠等上面拨款,确实不是个事儿。”
他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但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最大的关卡,不在技术,不在市场,而在上头!”
他指了指天花板,“军工厂生产民品,这叫‘军转民’,涉及到企业性质、生产计划、物资调配、销售渠道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整!”
“换句话说,军改民后企业的性质就发生变化了。”
“但是你刚刚说的两步走,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个军工厂这样,一方面要涉及民用市场,一方面又涉及军用领域,很容易被扣帽子………”
“这需要向省工办,甚至向部里打报告申请特批!能不能批下来?什么时候批下来?都是未知数!”
赵建国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拍了拍林默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安抚和告诫:
“老弟,你的心思我明白,也是为了厂子好。这个报告,我可以陪你一起打,往上面递!”
“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上面有上面的考虑和规矩。别抱太大希望,免得最后失望。”
林默平静地点了点头,他对可能遇到的阻力早有预料。
改革之初,任何打破常规的举动都必然伴随着争议和风险。
不过这个他是有信心的。
他刚接下来军部的微光夜视仪的研发计划,就没了后续订单货款。
哪有这样的。
就算现在不行,等后续微光夜视仪研发面世。
那么也将畅通无阻。
不过林默虽然这么想,但嘴上还是谦虚的说道。
“主任,我明白。但凡事总要试一试。不试,一点机会都没有。”
“试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我们去争取。报告的事情,就麻烦您多费心了。”
寒暄了一会儿后,林默返回办公室,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没多久,门就被敲响了。秦怀民教授端着个搪瓷缸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林默,我刚听说货款拖欠的事了?”秦老开门见山,眉头紧锁,“这可真是……事情。
‘启明星’项目刚启动,正是用钱的时候……”他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索出一个存折,放在林默的办公桌上,语气有些不好意思:
“这是我这些年的一点积蓄,不多,大概有两千块钱。你先拿着应应急,给工人们发工资也好,买点急需的科研材料也行,算是我老头子的一点心意。”
看着桌上那本薄薄的、边角都有些磨损的存折,林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秦老这份情谊,沉甸甸的。
但他怎么可能动用一位老教授毕生的积蓄来填厂子的窟窿?
林默将存折轻轻推回到秦老面前,语气诚恳而坚定:
“秦老,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所里绝对不能要。这是您的养老钱,您留着。资金的问题,我已经在想解决办法了。”
秦怀民还想坚持:“林默,这时候就别跟我客气了!厂子倒了,项目黄了,我这钱留着又有什么用?”
林默笑了笑,示意秦老坐下,然后将自己的“军转民”生产电视机的计划,以及向上面申请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秦怀民。
秦怀民听完,惊讶地张了张嘴,花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