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废后出家 (第2/2页)
于是旧党们纷纷上疏,为孟皇后鸣冤,并且声色俱厉地表示,一国皇后不可轻言废立,会动摇国本,令天下人心动荡,臣民猜疑,损害天家威信云云。
可惜如今的朝堂,大部分阵地和位置已被新党们占领,旧党势单力薄,除了上疏劝谏,朝会上吵架斗嘴,他们根本无力改变什么。
对于废后,章惇是非常积极的,任何与旧党有关的一切,他都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皇后也不例外。
废后推进得很顺利,孟皇后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寝宫开法坛,求符水,是真有其事。
这个事实令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然而事实上孟皇后是为小皇子生病而开的法坛,她是祈福,并非诅咒。
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谁还在乎她是为了什么而开坛?
章惇更不管她的初衷是什么,总之结论就是皇后行厌胜巫蛊之术。
看到章惇做出的结论后,孟皇后终于死心了,不再挣扎了。
当皇帝铁了心要废后,这天下谁能拦得住他?
于是孟皇后向赵煦上了一道奏疏,奏疏里仍然坚持不认罪,表示自己是清白的,不过既然夫妻缘分已尽,孟皇后自请废黜,请求官家将她贬谪出宫,从此愿为庶人,永不踏入皇宫一步。
皇后的这道奏疏,当即被章惇传示朝堂。
上疏的第二天,赵煦批复了这道奏疏。
允皇后所请,即日废黜孟皇后之位,贬孟皇后出宫,移居瑶华宫出家为坤道,并亲自为孟皇后赐号“玉清妙静仙师”,法号“冲真”。
多年陌路夫妻,赵煦废黜孟皇后没有一丝犹豫。
然而赵煦还是留下了一丝善良,废黜皇后的圣旨里,他并没有将小皇子之死与孟皇后扯上关系,只说皇后行厌胜巫蛊之术,扰乱后宫。
夫妻走到最后,赵煦终究还是为孟皇后留下了一丝清白名声。
绍圣三年正月的一个清晨,孟皇后乘坐马车,离开了这座她生活了五年的延福宫。
五年夫妻,最终落得反目成仇,各赴东西。
坐在摇晃的马车里,孟皇后掀开了车帘,回首看着那座渐行渐远的皇宫,而马车前方的御街,却是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孟皇后压抑五年的心情,不知为何突然跟这天气一样变得明媚起来。她的嘴角甚至露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她突然察觉,离开这座皇宫,是她这个皇后的落幕,但却是她人生的重启。
应该高兴吗?
当然。
…………
朝堂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吵辩论,还有一些旧党朝臣痛哭流涕的劝谏,终究改变不了赵煦坚定的意志。
废后的圣旨颁下,再无更改的可能。
汴京遂宁郡王府。
甚嚣尘上的废后风波,郡王府根本没有关心。
赵佶现在关心的是另一件事,这件事令他极度愤怒,极度不安。
前日派去灭口黄尘相的人,一个都没回来,显然是出事了。
昨日上午,赵佶有些忐忑,于是又派了人去那块悬崖附近查探了一番,今日终于有了消息。
十几个人全死了,他们的尸首就埋在悬崖边的草丛里,显然杀人的人很有素质,不仅管杀,而且管埋。
派去的人检查了尸首,发现他们皆是被火器击毙,身上除了火器铁丸打出的致命伤口外,并无刀剑伤痕。
这个结果令赵佶大为愤怒。
大宋的火器仍是绝密的武器,除了汴京上三军配发,朝堂无论文武朝官,皆不准装备,就连打听火器都是重罪。
整个汴京唯一的例外,是楚王府。
赵煦曾经下过特旨,允许楚王府禁军装备火器,包括楚王赵颢随侍的禁军,以及楚王之子赵孝骞随侍的禁军,他们可以合理合法地装备火器。
这道特旨没人反对,因为众所周知,火器本就是赵孝骞发明的,没道理不让他装备防身。
也就是说,击杀十几名黑衣人的人,基本可以确定是赵孝骞麾下的禁军了。
这个结果令赵佶尤为愤怒。
又是赵孝骞!
曾经他被派去戍边时,赵佶与他算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这货一旦回到汴京,却仍然与他作对。
十几个黑衣人,死就死了,反正都是死士,赵佶不担心他们泄露什么机密,但更令赵佶恐惧的是,黄尘相不见了。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落入赵孝骞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