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全面化的转型 (第2/2页)
均价50万元的鸿图X9,在开启交付之后产能迅速爬坡,赛力斯现在的生产能力确实是没得说,从四月份开始单月交付就破万了,这几个月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全年的交付预期是在15万辆至16万辆左右。
“不一样的,X9是SUV,是家庭用车,虽然豪华,起售价贵,但是跟路特斯还是有本质上区别的。”
路特斯除了一款SUV,勉强可以算是家用之外,其他的两款车型都是性能车,算是豪华玩具一类了,这种车子本来就受众有限,一年能卖两万辆,已经很不错了。
“也是,由着他们去吧,慢慢的来。”
性能车的产能是需要控制的,同时檀锦程也认为,这玩意是不易大规模宣传的,尤其是不能在不明就里的粉丝群体里大规模宣传。
性能车不是谁都能把控得住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就目前的金融政策以及年轻人的消费理念,50多万元的车子说贵那是相当贵的,但说“便宜”也便宜。
按照20%至30%的首付比例,50万元的车子首付通常在10万元至15万元区间,最低可以做到10万元的首付,某些年轻用户是真的会脑子一热去借网贷买的。
至于后面还不还得起月供,他们根本没考虑过,先爽了再说,而性能车如果把控不住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事故的。
常规的事故有保险公司兜底还好说,但非常规的事故那可就麻烦了,小年轻们没钱赔付,对于其本身还有受害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路特斯没有在国内大规模宣传,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路特斯的定位并非大卖款,所以维持目前的规模是比较好的,一点点的增长,也比较适合路特斯的发展。”
路特斯江城工厂设计上的理论年产能为15万辆,不过,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实际安排生产计划,今年的路特斯的年产能规划只有3万辆至3.5万辆区间,真要是成了爆款反而是一件麻烦事儿。
爆款在产能跟不上的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想当年特斯拉就差点被几十万的毛豆3订单给逼到倒闭的边缘,小米目前其实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一个月一万多辆的交付能力,对于一家初生企业来说,确实是非常的优秀,但是与他们的订单量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不足的,他们目前面临的情况其实与特斯拉当初相似。
“有时候真的不能太贪心啊。”
檀锦程感叹了一句,手握大笔订单产能又跟不上,在存量市场的情况下,就怪不得别的厂商了。
“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把调子起得太高了,菊花当初也是一步步来的。”
从第一款智选车型失利,再到转型增程之后每月稳稳的交付,等市场适应之后才有爆款车型,呈现的是一种缓步上升的趋势,而小米上来就把自己放在王座上,直接就干出十万辆的级别的大定数据。
流量是拉爆了,但也容易引起反噬。
这不才几个月过去,就已经有大量的负面新闻了,友商们的大定数据是真的一个谜啊,前几年还是搞一万辆的大定数据,去年开始往三五万上搞了。
到了今年就越来越夸张,动不动就十万了,真要是按大定的数据来玩,那一年得卖多少辆汽车啊。
“以后我们不要公布大定数据了,除非是战略车型,另外把周榜也停了吧,有必要的话一个月公布一次就够了,至于说具体的车型你们看着办吧,一些车型就不要公布了。”
数据多了,用户就烦了。
“老板这是真的要全面转型了啊。”
周榜就是他搞出来的,从那之后很多周榜就成了各家争夺的目标,一个星期卖多少辆汽车,都成为友商们炫耀的目标,销量两三千的都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冠军。
这无形当中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也不算吧,反正以后我们就低调的卖车就行;当然,必要的情况下该投入的费用还是比较投入的,可以向特斯拉学习学习。”
特斯拉同样也有营销,营销费用也不少,但是这几年随着国产汽车的全面崛起,特斯拉品牌形象显得“低调”很多,如同当年的苹果一样。
尉来要走的也是这条路子,龙头企业太嚣张了,还是不太好的。
“行,那我就去安排吧,这事儿还得周傲配合一下。”
“你自己去跟他说吧。”
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李响在微博上正式宣布尉来从本月开始,将不再公布周榜,部分车型的销量也不再对外公布,引起一阵热议。
“反内卷嘛,我们得配合一下。”
目前反内卷的呼声比较高,汽车行业同样也要响应,作为一超多强当中的一超,尉来一至八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30万辆,燃油车累计销量56万辆。
总销量286万辆,对比起年初制定的销量预期,完成度已经超过70%了,400万辆的销量预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了。
六月结束之后,尉来就重新调整了2024年度的销量预期,把目前上调至450万辆,内部也喊出了冲刺500万辆的目标。
除了新能源高速增长之外,最大的变化还是在燃油车上,燃油车在整体价格战内卷的情况下,价格已经到了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区间,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加上出口的铺开,悦驰汽车今年燃油车增速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坦克系列与扬子系列,坦克系列如同SU7一样属于网红属性,在越野车领域的市场地位已经稳固下来。
而在国内已经进入一个增长瓶颈的扬子系列,在海外出口打开之后,也找到了自己的赛道,中东地区,澳洲市场的表现非常不错。
另外通过宝腾的渠道,扬子系列的低端车型在东南亚地区也颇受欢迎。
说起来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挺鸡贼的,想要打入他们的市场可以,他们非常欢迎,但是前提是必须在他们那边建厂,或者与那边的工厂合作,拆分之后再去组装。
哪吒某种意义上就是被这种模式拖垮的,不仅仅是东南亚市场,在国内他们与三座城市合作,无论是地方还是东南亚,要合作的前提要求都是建厂。
不断的建厂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而哪吒又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
这条规则,其实也算不上错,但对于车企来说,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为止檀锦程只对于单一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才愿意大规模投入,例如说欧盟区,例如说巴西。
东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又不像欧盟那般的一体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他确实是没有大规模投入的意思,宝腾就成了一家很好的渠道。
宝腾在东南亚各地都有渠道,在本土也恢复过来了,能够很好的支撑起尉来低端车型在东南亚地区的出口项目。
作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在市场进入存量化之际,控制投资已经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今年开始,尉来实质上在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汽车整车业务,都进入“收缩”模式了。
锦新时代,尉来汽车,悦驰汽车这三大核心主体,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没有在国内进入大规模投资了,更多的是以优化现有产能为主。
外围的知豆汽车,宁海的产业园也调整了战略,路特斯更是只有一家工厂了,除了总部还保留在欧洲,为了方便卖车之外,实质上已经是一家本土车企了。
宝腾汽车也是如此,把目标聚焦在东南亚市场,其他地区做收缩战略。
整个集团500万辆至600万辆的年产能,就是檀锦程对尉来五年之内的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做出产业调整,一旦销量下滑,该卖的就卖,该拆的就拆。
无限式扩张导致企业崩坏的教训,整个商业史上太多了,檀锦程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其中一家。
当然,收缩只是相对的,需要投入的时候他也毫不吝啬,假设某一天尉来的销量能够突破600万辆,那他也不介意朝着年销千万辆去努力。
毕竟带着一家国产汽车品牌,登顶全球前三还是一件值得夸耀的。
“十年,有可能吗?”
五年时间是肯定不够的,十年可以试一试,十年之后,或者说在他退休之前,也是可以搏一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