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长春一日游 (第1/2页)
哈尔滨到从长春,要是后世,一趟高铁,一个来小时就到了,现在不行,没有高铁,只有老火车,那也用不上多大功夫。
绿皮火车吭哧吭哧喘着粗气,终于把仨人从冻得梆硬的关东平原,吐到了长春站。
天已经擦黑,站前广场上昏黄的路灯亮起,照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驮着大包小裹的倒骑驴。
空气里除了煤烟味儿,还混着一股子大城市特有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喧嚣和油烟气。
“哎呀妈,可算到了!这铁皮罐子坐得俺腚都麻了!”彪子扛着快散架的网兜,一边跺脚一边抱怨。
李卫东没言语,紧了紧肩上的地质包带子,目光扫过车站高耸的苏式尖顶和墙上斑驳的标语,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绷紧的下颌线松了些。
李山河则深吸了一口这混杂着冰凌和工业气息的空气,咧嘴笑了:“走,先找个地儿把家伙什撂下,再祭祭五脏庙!”
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多得是,挑了个门脸干净、挂着“国营旅社”牌子的。
前台大姐裹着军大衣,头也不抬地甩过来三把系着红绳的钥匙:“二楼左拐,通铺!热水炉子在一楼尽头!”
房间不大,三张硬板床挤在一起,墙上糊着发黄的报纸。彪子把背包网兜一股脑儿卸在靠门的床上,长出一口气:“可算能松快松快了!”
棒槌那玩意又不会长腿,啥时候去不是去啊,要不是为了躲王淑芬爷几个也不用这么着急。
“松快啥?走,吃饭去!”李山河一把拽起他,“带你见识见识长春的‘市里火车’!”
“啥玩意儿?市里…火车?”彪子铜铃眼瞪得溜圆,一脸懵。
实话实说,这次来,就算是李卫东真没想来个大杀四方,就是想把那个五匹页的棒槌给抬回家,至于老虎,遇不遇上都无所谓了。
所以说,此次的行程就跟旅游似的,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玩到哪就算是了。
李卫东甚至是自己都有种想法,这次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出远门了今年自己的大孙子就要落地了,以后就窝在朝阳沟带孙子就完事了,折腾的事儿,还是让这帮年轻人去吧。
如果说哈尔滨重工业基地,那么长春就是全国第一汽车城,建国后第一辆国产红旗汽车就是长春出来的,包括后续的解放卡车,到后来的大众引进,一直到后世,对于长春建设的口号都是打造世界第一汽车城。
一旦厂子多了,工人也就多了,工人一多,老百姓手里就有钱了,老百姓一有钱,消费一下子就上来了。
说句吹牛逼的话,你让八十年代的长春人去趟京城,除了那些历史遗迹外,他也只会觉得京城也就那样。
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繁华,1978年长春GDP全国第五跟你开玩笑呢。
但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东北就真的一直在走下坡路了。
三人出了旅社,顺着人潮走到大马路。寒风凛冽,可街上的热闹劲儿一点没减。
叮铃铃的自行车流,拖着长辫子的公交车喷着黑烟,最扎眼的,是轨道上缓缓驶过、车头顶着个大圆灯、车身刷着绿漆的“长家伙”。
“就它!”李山河指着刚靠站停下的有轨电车,“上去!”
电车“咣当”一声开了门。彪子半信半疑地跟着上了车,投了三分钱硬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