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前进型机车的意难平 (第2/2页)
这车,可不可能有别的问题?”
李师傅听了猛然一拍桌子:“老黄,你什么意思?我老李做人也是有底线的,当年老子也是将苹果送进坑道的。
车没问题,你非要我说有问题?不是司机司炉的问题吗?”
“老李冷静点,我没想让你违背底线。”
“那你就说我干活不认真了?”
黄主任:“但是,这一辆机车,已经换了好几个火车司机,就连朱大车和李大车都安排上了。
司炉是我们机务段的当年最厉害的司炉工,陆师傅。
陆师傅的能力你们该清楚,咱新国家第一批女司机,孙桂兰她们就是他亲自培养的。”
“朱大车?李大车,陆师傅?这等强横的组合,都上不去汽?”
李师傅:“那肯定是车的问题。”
周师傅:“绝对是车有问题,是我们没有检查好,重新检查。我就不信了。”
好灵活的底线!
这位传说中的朱大车,李大车,究竟是什么人物?
能让两位老师傅改变底线。
姓朱,还是这年代火车司机,难道是那位的儿子?
黄主任:“你们别着急,先听听大学生的看法,卫东,我刚才看你一直在火车头记录数据,是有什么想法吗?”
陈卫东:“我觉得是车的问题。”
“对,就是车的问题,朱大车和李大车怎么会有问题呢?”
陈卫东:“但是我说的车问题,不是说哪里坏了,而是设计问题。”
陈卫东此话一出,车间瞬间安静,李师傅,黄主任和几位老师傅飞快将陈卫东拉到一边:“大学生,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能说。当初我们设计这一台机车的时候,也曾提过带燃烧室的方案,但是被毛熊老大哥否决了。
如今咱奉行的是一边倒,坚信老大哥的指导,大学生,为了你前程,还是不要说这问题了。
我们新国家在五三年就确定了推广毛熊先进经验,推广中长铁路经验为全铁路系统的工作方针,大方向,不能变。”
陈卫东:“黄主任,五六年,我们新国家就提出了,学习外国经验,一定要结合国内实际,防止照抄照搬教条主义,而且今年我们也总结了,在推广中长铁路经验有若干教条主义,进行了检查总结。
也是今年开始,我们不再将学习推广中长铁路经验作为铁路系统的工作方针。”
“有这个方针吗?”
“有!”
要是陈卫东没记错,这一条应该是五七年六月左右颁发的。
黄主任面色凝重:“我去段长办公室去问,现在我们铁道部现在还不少毛熊专家。
要改设计,不是容易的一件事,而且,我记得和平型机车,用了我们新国家最先进,甚至在世界都是先进技术。”
陈卫东:“新技术,未必都符合我们新国家的国情。毛熊出产的煤火焰短、热量高,就算机车锅炉采用无再燃烧室的设计也可以满足蒸发效率,而我们出产的煤火焰长、热量适中,如果锅炉采用无再燃烧室的设计会导致煤无法充分燃烧,在上长大坡道时会出现供气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机车的牵引性能。
这是我刚才清炉的时候,清出来的煤核,可以验证这一点。”
黄主任接过煤核,按照陈卫东的说法,再次去驾驶室锅炉挨着检查一圈,他脸色凝重:“这件事,不是我们检修科自己能解决的。恐怕需要上报段里,再找技术科人来鉴定。大学生,你能将这问题详细给写一份报告吗?
报告先别署名,我先递上去,试探一下段里领导的意思。”
陈卫东清楚,黄主任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他,万一有人上纲上线,可以将陈卫东摘出来,事成,要改进机车,自然也避不开陈卫东。
“行,我写完了,各位师傅帮我看看。”
陈卫东以前在学校学着写过类似的报告,但毕竟只是理论上的写,真刀真枪,他可没有干过。
尤其新国家的蒸汽机车,现有的理论未必实用,再加上涉及到老大哥的团结问题,需要这些老师傅为陈卫东保驾护航。
“行,你先写,写完了,咱开个碰头会。需要什么尽管和我说,别客气。”
陈卫东也没打算客气:“我需要一份机车的全部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