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前进型机车的意难平 (第1/2页)
陈卫东走过去,看着眼前这一台和平机车。
所谓的和平型,后世改进后,改为前进型。
铁道部决定改变新国家铁路以中型蒸汽机车为主的局面,开始研制大型、多动轮、功率在3000马力左右的蒸汽机车。
1954年,铁道部开始组建我国自主的大型蒸汽机车设计团队。次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铁道部提出的“干线货运机车设计技术条件”决定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进行代号为“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的设计制造。
但新国家铁路有关大型蒸汽机车的资料及经验几乎一片空白,可供参考的大型蒸汽机车只有毛熊铁道部的FD型蒸汽机车和LV型蒸汽机车。
但LV型蒸汽机车轴式为1-5-0,第五位动轮被压在火箱之下导致火箱深度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机车功率无法充分发挥。
此时的FD型蒸汽机车采用的1-5-1轴式使得机车火箱可以承载在独立的从动轮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加深火箱深度以及降低机车重心以提高机车牵引力。
但当时FD型蒸汽机车在整体设计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铁道部决定在结合FD型蒸汽机车和LV型蒸汽机车的优点上研制新型大功率蒸汽机车。
于是在一九五六年国庆节,有了和平号的诞生。
这一台车型,也是前世陈卫东觉得最意难平的一辆,一开始明明可以做有燃烧室的,让它成为新国家的主力车型,但是因为毛熊的“权威”意见,不得不遵从他们,和平型蒸汽机车的火箱采用了毛熊蒸汽机车的火箱无再燃烧室设计,使得机车在爬坡时经常出现供气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毛熊出产的煤火焰短、热量高,就算机车锅炉采用无再燃烧室的设计也可以满足蒸发效率,而新国家出产的煤火焰长、热量适中,如果锅炉采用无再燃烧室的设计会导致煤无法充分燃烧,在上长大坡道时会出现供气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机车的牵引性能。
当然,和平型的意难平不止于此,后世新国家对它进行无数次改进,走了不少弯路,但就是这样,前进型也成为世界上最强蒸汽机车,原本它可以变得更强,打破所有蒸汽机车的记录。
但是却因为动力转型,草草结束了对前进型车辆的改进,其实前进型机车锅炉压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
谁也不知道,一旦挖掘出来,它会达到什么高度。
纵然没有挖掘出潜力的前进型,只是换上了旋风波特炉,很多性能都超越了内燃机,更别说挖掘之后的。
检修这一辆机车,正好和陈卫东想要改良和平型机车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直接爬上走行板上,和车间的几位检修技术大拿,开始检修起来。
在检修的过程中,李师傅负责带陈卫东,了解基层火车检修:
“我们这里将洗检分次,分级,就是根据上一次甲检后的走行公里,分阶段的指定洗检范围。
正常按规定范围检修时称普级洗检,每隔两次普检做一个加检,扩大修程范围,临近甲检规定走行公里一半的时候,需要增加较大的修程,像是落等轮,这个时候就需要检修了。
这种也叫特级检修,从五二年开始,咱检修就学习中长铁路经验,改派班制为包修制度,将机车分为蒸汽机械,连杆,走行四部,固定检修人员,这四个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保修组。
除了咱这四个组,还有专业的锅炉,制动,电机,给油器,压力表,注水器,熔接,白铁,木工等专业组。
另外除了检修组还有之前架修中,专门针对ㄇㄎ:型机车车架、轴箱平楔铁的作业细则制定的作业细则。
还有就是八大工艺了,车架、轴箱。平楔铁;勾具十字头及滑板;摇杆及连杆;无火阀调整,弹簧装置调整;导转、从轮转向架;煤水车转向架,轮对及偏心曲拐,这些在检修技规中都有,回头你详细看看,不管洗修还是检修,都必须按照规章作业.....”
检修完毕,黄主任脸色严肃:“大家伙都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李师傅:“我觉得,这一辆机车,没有问题,而且还是去年,也就是五六年刚生产的,按说,不应该出现这供汽不足的问题,是不是火车司机和司炉工不行?”
周师傅:“我的看法和李师傅一样。”
几位老师傅明显是同样的看法。
黄主任:“李师傅,周师傅,你们两位都是咱检修班的技术大拿,我觉得你们是不是再慎重点,好好想想,琢磨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