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找到你真不容易啊! (第2/2页)
上次在人艺看到这家伙,意外于他儿子钟山居然非常优秀,现在一看,不仅儿子优秀,钟友为本身也很优秀嘛。
一篇武侠小说,能惊动香江人,看来文笔不俗。
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传承啊!
可再仔细想想,这个儿子农村出身,什么文化水平居然能写戏剧,确实有点离谱!
难道是他爹钟友为的代笔?
好你个钟友为,平日在局里虽然勤劳肯干,但看起来也只是唯唯诺诺的庸碌之人,要不是今天撞破了,谁知道你藏得这么深?
如此想着,马局长心里对钟友为的评价更高了几分。
但他并不急于帮张新言找到人。
难得遇到港澳同胞,直接把事儿办了哪还有戏可唱?
反正钟友为肯定在办公室,他先跟客人“简单聊聊”,一会儿再找人也不耽误。
于是乎,马局长发挥了自己的好客精神,一番天南海北的跟“香江客人”畅叙同胞情谊。
俩人从两地文化谈到教育现状,从南天门一直侃到蓬莱东路,足足聊了快一个小时,直到热茶说凉,张新言终于不耐烦了。
他放下茶杯催促道,“马局长,我是来找老钟!我只要老钟!”
马局长这才放下了自己“接见港澳同胞”的幻梦,恋恋不舍地把电话要到了钟友为科室。
本以为是一句话的事儿,谁知世事无常。
钟友为今天陪着科长去市属学校检查教育宣传工作了,不在。
这下可麻烦了,马局长只好要来了这两天的检查计划,捋着学校的清单一个个给他们校长打电话。
就这样,钟友为的名字很快传遍了燕京十几个校园,在马局长的焦急催促下,所有的校长都没有怠慢,赶紧答应安排人去落实情况。
一时间,整个燕京,大约有上万人同时在找钟友为。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找这个“钟友为”,他们只知道马局长特别着急。
如此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眼看都快五点了还没有结果,马局长终于慌了。
他只觉得衬衫里的背心都湿透了,一边擦汗,一边安抚对面已经拉下脸来的张新言,心里却想着,自己这事儿会不会被“香江同胞”告上去,落得个破坏团结的罪名?
正在六神无主的时候,钟友为回来了。
在外忙碌了一天的钟友为骑自行车回到教育局的时候,只觉得衬衫里的背心都湿透了。
可他刚回到办公室,水还没喝上一口,就被同事火急火燎地拽着往局长办公室跑。
路上听说是香江同胞找自己,钟友为和同事都闹不清怎么回事。
所有人只知道马局长在找他,特别急。
等到钟友为终于进了办公室,马局长刚介绍完名字,张新言就冲了上去。
握住钟友为的手,张新言激动万分。
“老钟啊老钟!找到你真不容易啊!《黄河大侠》写得可太好了!”
钟友为看看如蒙大赦的马局长,又看看手中扬着故事会、一脸兴奋的张新言,犹豫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句话。
“那个,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这下马局长和张新言彻底崩溃了。
……
时间重新拨回现在。
钟山坐在板凳上,眼看着马局长一边讲述原委,一边在张新言的反复纠正下不断调整话术的样子,只觉得自己刚刚见证了一出大型黑色幽默喜剧的发生。
单是全市上万人没头苍蝇一样找自己老爹的场面,想想都觉得可笑。
怜悯地看了一眼身心俱疲的张新言,钟山彻底明白了对方握着自己的手说出那句话的心路历程。
太特么不容易了。
“……说实话,谁能想到你的笔名是老钟呢!
“幸好你父亲是个细致的人,虽然他并不清楚你写过这部《黄河大侠》,但从这两个地址和一些文字笔迹上,他还是认出来是你,这给我们这次的工作帮助还是很大滴……”
马局长整理着措辞,堆着笑说出了总结。
“总而言之,今天我们教育部门认真接待了香江同胞张先生,也帮他找到了钟山同志,算是圆满完成任务!这样,友为呀……”
“哎!领导!”
马局长站起身,“我还要跟主管部门汇报今天的情况,不能亲自奉陪,你继续做好香江同胞的接待工作!一定要……亲如一家!”
钟友为连连点头,“是是是,领导您慢走……”
送走了马局长,再次关上门,屋里几人寂静无声。
钟山看着有些疲惫的张新言,笑道,“辛苦您找我一天,我看我父亲他们也累了,不如我请您品尝一下燕京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