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章 管理模式改革: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1/2页)
51厂,刘厂长在接到来自北平的回电后,马上就召开了一场党委会。
全厂的党员都将参加这次的会议。
而这场会议的内容就是一场生产大会。
秦风此时也在51厂,所以他也顺带着旁听了此次大会。
虽然秦风想要低调,但他身为局领导,再加上覆铜钢子弹技术,想要低调都低调不起来,被刘厂长安排在了主位。
看着围绕着会议室长方桌端坐的数十名党员,刘厂长开口道:“各位同志,就在这几天我们厂干了一件大事。
在我们秦副局长的领导下,我们成功攻克了一项弹药的关键技术。
这项新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子弹节省至少八分之一以上的铜料,生产成本至少降低三倍以上。
而且这种新式子弹可以达到黄铜子弹性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刘厂长的话音落下后,就像是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满场哗然。
“这怎么可能?节省八分之一的铜料?俺们厂每个月为黄铜缺口愁得睡不着觉,这技术要是真的,岂不是救了命了。”
“额的神啊,要是性能真有八成,咱厂今年的任务指标肯定能翻倍。”
“我干了三十年弹药生产,从没见过子弹还可以这样搞——这秦局长简直神了,来我们厂不到半个月就搞出了这么厉害的子弹。”
“这秦局长的脑子是咋长的,这子弹还能玩出花来,我咋就长不出这种脑子呢。”
“都静静!”
刘厂长直接拍了桌子,之顿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可见这位技术型的厂长在51厂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部里已经下达了命令,我们要单独开一条生产线专用用于生产新式子弹。
同时其他口径的所有子弹,在完成测试后,都将转为新式基材进行生产。
各车间都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测试完成,我需要所有生产线都全力生产。”
所谓的测试就是其他子弹都使用覆铜钢进行试生产。
如果确定性能能够接近黄铜子弹的话,所有子弹就都直接使用覆铜钢材料。
这样51厂在使用有限铜料的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弹药产能的翻倍。
而且不止是51厂。
别忘了龙国可是计划经济。
51厂这边取得突破,其他兄弟弹药厂直接沿用成熟技术进行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铺开生产。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优势,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办大事。
如果是资本主义的话,想着的都是垄断,想要将技术分享出去?别说门都没有,连窗户缝都没有。
所以这项任务对于51厂来说也是一项战略任务。
散会之后,覆铜钢子弹的消息也在全厂迅速传播开来,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而秦风则是带着一个公文包来到了刘厂长的办公室。
看着疑惑的刘厂长,秦风直接开门见山道:“这覆铜钢子弹虽然解决了材料不足和产能的问题,但是却依旧还没有解决子弹合格率的问题。”
覆铜钢子弹革新的地方在材料,而不是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所以无法解决合格率的问题,这也是刘厂长现在最为头疼的问题。
之所以这种子弹现在还需要6分钱一颗。
除了产能暂时不足,无法分摊成本外,这合格率也是无法压低成本的核心原因所在。
这也是刘厂长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而现在秦局长提起来,难道他有办法?
想到这里刘厂长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
此时的对于秦风是非常佩服的,他也坚信秦局长能够帮他解决这个最大的问题。
“我虽然在51厂呆的时间不长,但观察下来也发现了一个主要的问题,那就是企业管理,这个问题不解决,合格率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目前我们的工厂管理模式参考的主要是以苏熊‘一长制’为核心的马钢宪法。
这套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垂直命令和专家治厂。
在追求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时候有一定效率,但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管理僵化。
与我国群众路线传统和实际情况产生矛盾。
现在你们51厂就存在这个问题,某些干部已经脱离了群众,存在着作威作福,外行指导内行等情况,根本就不尊重科学规律,这样下去可是会出问题。”
秦风的话说的很重,而内容也让刘厂长脸色大变。
因为这段话居然质疑苏熊的马钢宪法,这可是要犯错误的。
然而秦风并没有给刘厂长开口的机会,而是继续放王炸。
“管理体系僵化、生产脱离实际、干群关系疏离、规章制度不合理、分配存在平均主义,这些都是国内绝大部分工厂和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在你们51厂。”
秦风这话说的越来越大胆,也是听得刘厂长满脸冷汗,都快要哭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