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专家组的惊叹! (第2/2页)
“在这种工况使用下,就不用考虑太多了。”
闻言,刘总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秦怀民教授看着自己这个“学生”,更是感慨万千。
林默在红箭项目中提出的关于玻璃钢发射筒的缠绕工艺、闭锁机构的简易设计,让他这个老机械专家感到眼前一亮,许多思路甚至颠覆了他固有的认知。
就这样,专家组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在项目上就各自领域提出问题,林默均能对答如流。
不仅解释清楚了“是什么”,更能透彻地说明“为什么”,彻底折服了这群见多识广的专家!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是来指导一个地方小厂的“意外发现”,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在武器设计理念上堪称“大师”的年轻人!
他的很多想法,不仅不落后,甚至远远走在了国内许多专业研究所的前面!
初步的交流结束后,钱思明院士激动地拉着林默的手,对赵建国和秦怀民说:
“林默同志提出的这些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完全可行!而且非常先进!’
“我看啊,‘红箭’项目完全不需要我们来指导。”
“有什么需要的就招呼一声。”
钱老笑呵呵的说道:“我们这简直就是来专门学习的!”
..............
“看来人才培养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然技术研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
这天,刚从车间返回的林默,坐在办公桌前,自顾自思考道。
对于他而言,这些技术都是脑子里现成的,无法就是重新实现而已,基本上没有难度。
要是搁在前世,会非常快,但是在70年代,工艺水平严重制约了技术落实,以至于林默还要花精力去改进工艺,甚至是产线。
无形中耽误大量时间。
然而,在专家组加入后,这些工作就由专家接替,林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攻坚关键部分,于是,红箭-1项目速度大幅度加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不到一周时间,HEX炸药部分完成理论量产,红星二号车间产线正式宣布批量生产HEX高能炸药。
随即,红星-1一次性火箭弹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
三月一日,上午。
一大早,何建设,马为国两人一脸兴奋的推开办公室,冲着刚坐下的林说道:
“厂长,样品制作完毕,第1批的三只红箭-1一次性火箭筒已经下线了。”
“很好。”
“辛苦了。”
看着两人硕大的熊猫眼,林默知道肯定是昨晚又熬了个通宵。
“前线急需的东西,我们辛苦点算不上什么。”
“是啊,大家伙都等着呢,上面也高度重视。”
何建设摆了摆手,马为国也不以为意。
熬了一个通宵的两人,非但没有疲惫,反而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满火热。
闻言,林默不再废话,站起来招呼道:
“快,马上通知专家组,准备测试红箭-1一次性火箭筒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