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寻求合作 (第1/2页)
根据母校物理系材料专业一名资深教授的指点,石云峰拜访了华昌材料研究院的林教授,交谈过程中,石云峰了解到这位教授级研究员已于五年前离开了科研一线,现在是该院总工程师,身处科研管理岗位,并不接触具体科研工作。
石云峰不免有些失望,可他不想就此打道回府,便试探着问道:“林教授,虽然你不从事具体科研工作,但我远道而来,能否请你帮我推荐一位这方面的专家?”
“我们单位的吗?”
“当然,我母校那位老教授,对贵院在材料方面的科研实力推崇备至,我跑这么远,就是为了跟贵院合作。”
林教授考虑了一会儿,“好吧,跟我去科研处。”
跟着林教授来到位于二楼的科研处,推门进去后,一位中年人跟他们打招呼,“林总,你有什么事?这位是——?”
“黄处长,这位石总远道而来,希望跟咱们院合作开展稀土材料研发,我准备向他推荐研究二室第一课题组,你觉得怎么样?”林教授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废话。
黄处长招呼两人在茶几旁的椅子坐下来,又沏了一杯茶放在石云峰面前,“研究二室第一课题组,组长是梁文建,他在金属材料方面确实有些建树,”老黄停下来想了想,“可以,我同意你的推荐,就是二室老梁的课题组。”
“那好,接下来你们继续商谈合作细节,我就不参与了。”说完,林教授起身告辞。
目送林教授离开后,石云峰正式向黄处长作自我介绍,并进一步说明来意。作为科研处长,老黄知道这样的项目属于横向科研范畴,而且预感到合作费用应该不低,在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越来越少,科研机构需要自负盈亏的形势下,跟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的科研项目不仅能让科研人员有事可做,不至于荒废他们的专业,还能给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是科研管理部门求之不得的。
面对带着项目和资金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客户,黄处长显得更加热情,“石总,我这办公室条件简陋,不适合谈业务,咱们去院部接待室,那里条件比较好,我把研究二室的老梁叫来,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让他跟你详谈。”说完,老黄往研究二室打了个电话,通知梁文建和二室主任老蒋到院部接待室开会。
客随主便,石云峰随后跟着黄处长来到位于三楼东侧的院部接待室,这里装潢考究,环境优雅,用于小范围会谈的茶几两边,摆放着真皮沙发,适合大范围会谈的长方形会议桌周围,摆放着一圈做工精细的木质皮椅。
因为参与商谈的人员不多,石云峰跟黄处长在茶几两边的沙发坐下来,一名工作人员端来热气腾腾的茶水,还有一盒“软中华”香烟,另一位工作人员送来一个装有三四种水果的果盘,老黄扯开烟盒,抽出一支给石云峰敬烟,石云峰摆了摆手,“谢谢黄处长,我不会抽烟。”
“那你吃水果。”说着,老黄点着烟,独自抽了起来。
没过几分钟,接待室的门被推开,从外面进来一高一矮两个中年人,高个子中年人进门就说:“黄处长,让你们久等了。”
“没等多久,我们也才刚到几分钟,你俩坐下我再介绍。”
高个子中年人在老黄旁边坐下来,矮个子中年人在他对面,跟石云峰坐在一张沙发上。
据黄处长介绍,他旁边这位中年人,是研究二室蒋主任,石云峰旁边那位,就是总工程师老林推荐,并得到老黄认可的研究二室第一课题组组长梁文建,然后,老黄又把石云峰向两人作了介绍,“这位永辉稀土公司的石总,远道而来,目的是寻求跟咱们合作开发稀土新材料。”
石云峰跟两人分别握手致意,随后进入正题,他大致介绍了稀土行业面临的危机,以及永辉公司转变经营方向的计划,“请问两位专家,就现阶段而言,你们认为比较现实的稀土新材料产品,有哪些值得投资开发?”
因为这不是二室主任熟悉的专业,黄处长使了个眼色,“梁工,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向石总谈谈你的见解吧。”
梁文建言语不多,性格有点木讷,但毕竟在金属材料领域有所建树,对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话题,他还是说得头头是道。
梁文建认为,在现阶段,甚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稀土永磁材料应当受到关注,更值得投资开发,因为稀土永磁材料已经成为电子技术和通讯领域重要元器件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广泛用于人造卫星、雷达、以及微型电机、微型录音设备、航空仪器、电子计时仪器、地震探测仪器和其他多种电子仪器上。在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器件、核磁共振成像仪、特微设备、移动通信和新型医疗器械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