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凤仙满庭,剑穗承情 (第1/2页)
梅雨过后,清河镇迎来了连串晴日。晨光把药铺门口的青石板晒得发烫,林晚秋蹲在门边,正将几株凤仙花苗栽进瓦盆——花瓣是艳艳的红,花骨朵鼓鼓囊囊,像是随时要炸开。小念安穿着短褂,手里攥着个小铲子,蹲在一旁帮倒忙,把泥土铲得满地都是,却笑得眉眼弯弯。
“慢着点铲,别把花根碰断了。”林晚秋握住他的小手,教他轻轻培土,“等这花谢了,娘用花瓣给你染指甲,像镇上的姐姐们那样,红红的,好看得很。”
小念安似懂非懂,举着沾了泥的小手,往自己指甲上抹:“红……好看……”
“可不是嘛,”陆寻扛着个竹筐从外面回来,筐里装着刚买的花肥,额角沾着薄汗,“王伯说这凤仙花喜肥,我特意多买了些,保准能开得比去年艳。”他放下竹筐,伸手擦掉小念安脸上的泥印,“你这小家伙,又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等会儿苏墨来了,该笑你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苏墨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师兄,师嫂,你们看我带谁来了!”
众人抬头,只见苏墨身后跟着个姑娘,穿着青布衣裙,手里提着个竹篮,脸上带着些羞涩。“这是镇上绣坊的阿绣姑娘,”苏墨笑着介绍,“我上次编剑穗,多亏她教我技法,今天请她来看看念安,顺便……顺便送点东西。”
阿绣姑娘红着脸,把竹篮递过来:“陆少侠,林姑娘,这是我绣的小肚兜,给念安的,还有些丝线,听说你们要给念安重新编剑穗,或许能用得上。”
林晚秋连忙接过竹篮,掀开一看,肚兜上绣着只胖乎乎的老虎,针脚细密,虎眼绣得格外有神。“太好看了,辛苦你了阿绣姑娘。”她拉过小念安,“快谢谢阿绣姐姐。”
小念安躲在陆寻身后,探出个小脑袋,怯生生地说:“谢……姐姐……”
众人都笑了。苏墨挠了挠头,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个新剑穗——比之前那个更精致,红色丝线打底,金线绣的“安”字周围,绕着一圈小小的松针,末尾缀着两个银铃,一晃就发出清脆的响。“这是我跟阿绣姑娘学的,用了防水的丝线,以后下雨也不怕湿了。”他把剑穗递给小念安,“喜欢吗?”
小念安眼睛一亮,伸手接过,挂在自己的小木剑上,摇着剑穗跑了起来,银铃声和笑声在院子里荡开。陆寻看着苏墨和阿绣姑娘之间的默契,笑着拍了拍苏墨的肩膀:“不错,比上次编的好看多了。”
林晚秋也笑着说:“阿绣姑娘要是不嫌弃,就在这儿吃午饭吧,我去买条鱼,今天给你们做红烧鱼。”
阿绣姑娘连忙点头:“谢谢林姑娘,我……我也能帮忙烧火。”
午饭前的时光格外热闹。陆寻在院子里给凤仙花施肥,苏墨帮着搬瓦盆,阿绣姑娘则跟着林晚秋进了厨房,一边择菜一边聊天,偶尔传来几句轻笑;小念安举着小木剑,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剑穗上的银铃“叮铃叮铃”响个不停。
李师傅提着一把小铁剑走进来,老远就喊:“念安,看爷爷给你带什么来了!”
小念安立刻停住脚步,跑过去抱住李师傅的腿:“剑……铁……”
李师傅笑着把小铁剑递给她,剑身是用精铁打的,打磨得发亮,剑柄缠着红绳,正好适合小孩子的手。“试试沉不沉?”
小念安双手握住剑柄,费力地举起来,嘴里喊着:“不沉……练剑……”
“好,等吃完饭,爷爷教你握剑的姿势。”李师傅摸了摸他的头,又看向苏墨,“苏墨小老弟,你跟我来,我给你也打了把新剑,比你之前那把更趁手。”
苏墨眼睛一亮,跟着李师傅去了铁匠铺。阿绣姑娘看着他们的背影,轻声对林晚秋说:“苏墨大哥人真好,上次我娘生病,还是他送我们去的县城。”
林晚秋笑了:“他啊,就是嘴笨,心里热乎。你们……是对彼此有意思吧?”
阿绣姑娘的脸更红了,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温柔:“我觉得苏墨大哥踏实,不像别的江湖人,总想着闯荡,他愿意留在清河镇,我……我也愿意陪他。”
林晚秋握住她的手:“那就好,清河镇就是你们的家,我们都是一家人。”
午饭时,张屠户也来了,拎着一大块五花肉,笑着说:“听说今天有客人,我特意多炖了点红烧肉,让大家都尝尝。”
院子里的石桌上,摆着红烧鱼、红烧肉、清炒薄荷,还有阿绣姑娘带来的桂花糕,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小念安坐在陆寻怀里,手里握着小铁剑,却顾不上看,只顾着吃红烧肉,嘴角沾得全是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