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梅雨同舟,烟火长存 (第1/2页)
初夏的清河镇缠上了梅雨,淅淅沥沥的雨丝下了三天,把药铺的青瓦浸得发亮,连后院的葡萄藤都垂着水珠,像挂了串碎玉。林晚秋站在药铺柜台后,看着窗外的雨帘皱起眉——屋顶的瓦片似乎漏了,檐角的水珠滴在地上,竟积起一小滩水,再这么下,靠墙的药材怕是要受潮。
“又在愁屋顶?”陆寻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身上还沾着些雨星,“我刚去后院看了,西角的瓦片裂了道缝,等雨小些,我就去修。”他把茶碗递给林晚秋,又摸了摸她的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又坐了很久?”
林晚秋接过茶,喝了一口暖身子:“刚整理完晒干的陈皮,想着把当归和黄芪挪到干燥的地方,可太重了,没搬完。”她话音刚落,就听见后院传来“哗啦”一声,紧接着是小念安的哭声。
两人心里一紧,连忙往后院跑。只见小念安坐在地上,手里攥着一片紫苏叶,身边的竹篮翻了,里面的薄荷散了一地,显然是搬竹篮时没站稳摔了。陆寻快步上前抱起他,仔细检查有没有受伤:“念安不怕,爹看看,摔疼了吗?”
小念安瘪着嘴,指了指自己的膝盖,带着哭腔说:“疼……药……”
林晚秋连忙从药箱里拿出一小瓶药膏,蹲下身轻轻涂在他的膝盖上:“乖,涂了药膏就不疼了。以后不准搬竹篮,那是大人做的活,知道吗?”
小念安点了点头,小手抓住陆寻的衣领,往葡萄架下指:“穗……湿……”
陆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苏墨给小念安编的剑穗,挂在葡萄架的竹竿上,被雨水打湿了,金线都褪了些色。他心里一软,抱着孩子说:“等雨停了,爹给你晒一晒,还是好看的。”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苏墨披着蓑衣,扛着一把梯子走进来,脸上带着歉意:“师兄,师嫂,我来晚了。刚才去镇上买瓦片,铁匠铺的李师傅听说药铺漏雨,非要跟我一起来帮忙。”
话音刚落,李师傅也披着蓑衣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把锤子和几块新瓦片:“陆小哥,晚秋丫头,别发愁,这点漏雨不算啥,我跟苏墨小老弟一会儿就修好。”
林晚秋连忙道谢:“麻烦你们了,这么大的雨,还让你们跑一趟。”
“谢啥,都是乡亲!”李师傅摆了摆手,放下工具就往屋顶爬,“陆小哥,你帮我递瓦片,苏墨小老弟帮着扶梯子,咱们速战速决,别让药材受潮。”
陆寻应了声“好”,刚要去拿瓦片,就看见小念安从他怀里滑下来,摇摇晃晃地跑到墙角,捡起地上的小木剑,举着喊:“爹……帮……”
众人都笑了。苏墨走过去,抱起小念安:“小念安想帮忙呀?那你帮师兄扶着梯子,好不好?”
小念安点了点头,小手紧紧抓住梯子的木杆,像个小大人似的站着,眼里满是认真。陆寻和林晚秋看着他,也忍不住笑了,雨丝里的愁绪,竟被这小小的身影冲散了大半。
雨渐渐小了些,李师傅在屋顶敲敲打打,陆寻递瓦片递得麻利,苏墨扶着梯子,偶尔还得照看一下身边的小念安——小家伙总想去抓屋顶掉下来的碎瓦,被苏墨轻轻按住手,就乖乖地继续扶梯子。林晚秋则在屋里收拾药材,把受潮的当归搬到门口的廊下,又拿了块油布铺在药柜上,动作有条不紊。
晌午时分,屋顶终于修好了。李师傅从屋顶下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好了,这下再下十天雨都漏不了!”
苏墨也松了口气,把小念安放下来:“可算修完了,小念安都快站累了。”
小念安立刻跑到陆寻身边,举起小手:“爹……抱……”
陆寻抱起他,笑着说:“念安今天立大功了,帮着扶梯子,真是个乖孩子。”他转身对林晚秋说,“快把王伯早上送来的红糖姜茶端出来,给李师傅和苏墨暖暖身子。”
林晚秋应了声,很快端来三碗姜茶。李师傅喝了一口,暖和得直点头:“还是晚秋丫头的姜茶好喝,驱寒!对了,我给小念安打了把小铁剑,等天晴了就送来,比小木剑结实,练剑正好。”
小念安听见“剑”字,眼睛一亮,从陆寻怀里爬下来,举着小木剑喊:“剑……铁……”
众人又笑了,院子里的雨声似乎都变得温柔起来。
雨停的时候已是傍晚,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来,给清河镇镀上了一层金边。张屠户拎着一块五花肉走进来,笑着说:“陆小哥,李师傅,苏墨小老弟,都在呢?我刚炖了红烧肉,想着你们修屋顶累了,特意送过来给你们补补。”
“张叔你真是及时雨!”苏墨眼睛一亮,连忙接过肉碗,“我今天练剑都没力气了,正想吃点肉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