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釜底抽薪 (第2/2页)
吴副处长自然是采购小组的组长,陈锋和另一位副处长老谢是副组长。在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吴副处长就提出倾向性意见,建议重点考虑“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北方机械厂(正是之前出过问题闸瓦的新兴机械厂的关联企业),并暗示这家厂“上面有人打招呼”。
陈锋当即表示反对:“采购必须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招标程序来。北方机械厂的产品,上次闸瓦事件已经暴露出质量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打招呼’就忽视风险。我建议扩大筛选范围,至少引入三家以上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比选。”
老谢一如既往地不表态。吴副处长很不高兴,但陈锋的理由冠冕堂皇,他无法强行否决,只好同意进行比选,但明显对北方机械厂格外关照。
陈锋不动声色,暗中让孙伟(以其个人名义,避免打草惊蛇)通过技术处的渠道,详细了解了几家潜在供应商的背景和近期产品质量口碑。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一家南方的红星机械厂虽然规模不如北方厂大,但技术扎实,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也更合理。
在后续的技术论证会上,陈锋有意引导专家重点讨论了配件的关键技术参数和可靠性要求,并将几家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匿名对比。结果,红星厂的技术方案明显更优。连几位被吴副处长打过招呼的专家,在专业技术面前也不好睁眼说瞎话。
吴副处长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试图强调北方厂的“综合实力”和“合作关系”,但陈锋紧紧抓住技术指标和采购性价比不放,老谢也难得地附和了几句“质量优先”。最终,采购小组形成的初步意见倾向于红星机械厂。
吴副处长不肯签字,说要“再研究”。项目暂时搁置。
陈锋知道,吴副处长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很可能还会搞小动作。他叮嘱孙伟继续留意相关动向,特别是北方厂那边的反应。
果然,没过几天,孙伟悄悄告诉陈锋,他一个在北方机械厂的同学私下透露,厂里对这次采购志在必得,已经派人来四九城“活动”了,据说和局里某位领导搭上了线。
陈锋冷笑,等的就是他们“活动”。他让孙伟设法收集北方厂“活动”的证据,不需要多具体,只要有线索就行。同时,他写了一份简短的情况说明,将采购小组的技术比选过程和出现的分歧,客观地记录下來,直接密封报给了郑处长和局分管设备的领导,表明自己坚持原则的立场,并暗示可能存在外部干扰。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釜底抽薪的一步。他把矛盾公开化、上层化,逼着局领导表态。如果领导支持按技术标准采购,吴副处长和他背后的势力就得吃瘪;如果领导迫于压力偏向北方厂,那责任也不在他陈锋,而且他会看清更多东西。
报告送上去后,处里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吴副处长看陈锋的眼神,几乎要喷出火,但更多是惊疑不定,摸不清陈锋到底掌握了多少底牌。
郑处长把陈锋叫去,关起门来谈了很久,最后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小陈,坚持原则是对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
陈锋明白,郑处长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捅出大篓子。但他已经箭在弦上。
周末回到四合院,许大茂又凑过来套近乎,说什么“陈处长最近气色真好,肯定是又要高升了”,话里话外打探消息。陈锋只冷淡地应付两句。
中院,贾家的炉子不知怎么又“坏”了,贾张氏坐在门口唉声叹气,眼神却不时瞟向后院。陈锋视而不见,直接回了屋。
他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暮色中的四合院。这里是他生活的角落,但真正的战场,在更高的层面。这一次,他不仅要守住自己的位置,还要让那些背后搞鬼的人,付出代价。风浪越大,鱼越贵。他倒要看看,这潭水底下,究竟藏着多少魑魅魍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