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五: 林海初成

小节五: 林海初成

小节五: 林海初成 (第1/2页)

晨雾还未散尽时,智灵的高空观测无人机已悬停在昔日焦土上空。镜头缓缓下移,穿过薄如纱翼的雾层,第一缕金红色的朝阳恰好刺破云层,将光瀑洒向大地——那片曾被战争烙上漆黑琉璃印记、辐射值超安全线百倍的死亡禁区,此刻正涌动着一片无边无际的绿,像是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后舒展的碧色衣袍,每一片叶脉都在晨光里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无人机镜头拉近,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奇妙共生的生态图景,在视野里徐徐铺展。
  
  一、钢铁秩序里的绿意
  
  西侧是智灵主导的重构区域,规整得如同用标尺丈量过。这里的主力树种是经过基因优化的“硅化杨”——树干泛着淡青色的金属光泽,叶片边缘呈精确的锯齿状,每株间距严格控制在3.2米,树冠展开的角度统一为45度,既能最大化接收光照,又能避免枝叶重叠争夺养分。从高空俯瞰,整片林区宛如一张巨大的绿的网格,林冠线平滑得像用圆规画出的弧线,连落叶都被隐形的气流引导至树根周围,形成均匀的腐殖质层,既不浪费养分,也不阻碍机械通行。
  
  一架架巴掌大小的“蜂鸟无人机”在林间穿梭,机身搭载的光谱传感器实时监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遇到病虫害隐患的枝条,会喷出微量的生物制剂——不是烈性农药,而是智灵根据当地微生物群落调配的共生菌剂,既能杀虫,又不破坏土壤生态。地面下,0.5米深处埋着隐形的湿度传感器,当土壤含水率低于18%时,智灵会启动地下管网,通过树根附近的渗透孔缓慢补水,水珠渗入土壤时,甚至能避开正在松土的蚯蚓。
  
  最特别的是林区边缘的“生态缓冲带”:硅化杨的高度从30米逐渐降至15米,再过渡到2米高的速生灌木,枝条间缠绕着智灵培育的“固氮藤”——这种藤蔓既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元素滋养土壤,又能为小型动物提供攀爬的路径。缓冲带里没有机械活动的痕迹,智灵的系统里标注着“野生动物通道”,连夜间的照明都调至仿月光的冷白色,避免惊扰夜行生物。
  
  二、野性生长中的生机
  
  与智灵的规整林区相邻的,是拓和志愿者们亲手播种的区域。这里没有网格,没有统一的树种,更没有机械的痕迹——高大的山槐树干歪歪斜斜,有的枝条因为追逐阳光而伸向智灵的林区,有的则低垂着,为树下的野蔷薇遮挡风雨;低矮的地榆丛里混杂着开着小黄花的蒲公英,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不像智灵区域的落叶那样整齐,却藏着无数生命:蚯蚓在落叶下钻洞,步甲虫拖着黑色的甲壳穿行,偶尔还有几只灰雀从枝头跃下,啄食土里的草籽。
  
  阿禾曾亲手种下的那棵山槐,如今已长到8米高,树干上缠着几株野葡萄藤,藤蔓的卷须紧紧抓住树皮,却没有影响树干的生长——拓说这是“自然的商量”,不像智灵的植物那样“听话”,却多了几分韧性。树下,坤爷去年撒下的苜蓿草已连成一片,紫色的小花吸引着成群的菜粉蝶,而这些蝴蝶又引来了戴胜鸟——它们用长长的喙啄食土里的蛴螬,粪便落在草叶上,又成了最好的肥料。
  
  在这片区域的中心,有一块凸起的岩石,上面放着拓珍藏的那片刻有农耕符号的陶片。陶片周围长满了苔藓,几滴晨露挂在苔藓上,倒映着天空的云影。拓说这里是“土地的眼睛”,每次来都会坐一会儿,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不像智灵区域的树涛那样均匀,这里的风声忽高忽低,时而带着山槐的“哗哗”声,时而夹杂着野蔷薇的“簌簌”声,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在叶片下“唧唧”鸣唱,凑成一曲没有节拍却格外鲜活的乐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