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990年的尾声,在1991年炸响 (第2/2页)
一瓶瓶印着“沙皇格瓦斯”金色徽标的棕色玻璃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流淌下来!
见到这一幕,秦远微微点着头:“伊万,现在全速生产,一天能灌装出多少瓶沙皇格瓦斯?”
伊万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说出了一个数字:“大概是八十万瓶,如果哈巴罗夫斯克那边提供足够多的格瓦斯原浆或者从冰城那边运来了新的设备和菌种的话,那这个产量还会进一步提升。”
“80万瓶?”饶是秦远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个数字惊了一下!
这些可都是玻璃瓶包装的沙皇格瓦斯,外面市场上供不应求。
相较于之前偷偷摸摸加夜班灌装,现在的效率直接提升了十倍。
“不错。”秦远充分肯定了伊万的能力,吩咐道:“这批货,优先保障贸易部的供应!他们需求量大。”
“另外,单独预留出一批,包装好,每个月固定发十车皮,送往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
他心中盘算着与太子的“罐头换飞机”大单。
太子那边负责500车皮物资,他这边承诺提供300车皮。
包括沙皇格瓦斯在内,普通的远东格瓦斯饮料、真维斯服装……都要源源不断地运往古比雪夫!
这笔交易,利润丰厚,不容有失!
至于说,古比雪夫那边是要拿这些物资自己内部消化,还是通过内部渠道转卖给其他部门,这都与他无关。
他已经从这七架飞机订单中,赚的盆满钵满了。
就这样,在奥恰科夫每天高效的运转下,成批成批的沙皇格瓦斯被装上卡车,运往莫斯科贸易部指定的仓库。
再由贸易部的渠道网络,分发到各大国营商店、供销社。
莫斯科的饮料市场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标志性的红色和蓝色,在货架上似乎不再那么耀眼夺目。
远东格瓦斯凭借其独特的斯拉夫风味、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特供”光环带来的心理暗示,正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而沙皇格瓦斯也在蚕食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的中高端市场。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占率,在逐步下降。
看到这个机会,秦远当机立断,决定研发属于苏联自己的可乐。
可乐这东西并不复杂,虽然可口可乐营销自己的配方如何价值千金。
但是,原材料就那几样东西,糖、碳酸水(二氧化碳和水)、焦糖、磷酸、咖啡因。
只不过早在1984年,因为美国政府对进口糖征收高额关税,导致蔗糖价格飙升。
为了降低成本,可口可乐公司毅然决定将美国市场的可乐配方中的蔗糖(白砂糖)替换为了更便宜的玉米糖浆(高果糖浆)。
直至今日,也只有墨西哥、英国等市场仍在使用蔗糖。
市面上一直有呼吁可口可乐换回蔗糖的呼声。
因为口感对比下,蔗糖甜感绵长醇厚,能在口腔形成包裹式甜韵,与碳酸融合产生“清冽回甘”。
而玉米糖浆甜味尖利短促,峰值早、消退快,饮后易残留黏腻感。
在代谢上这两种糖也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蔗糖虽然吸收速度较慢,但是经肠道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果糖。
而玉米糖浆含游离果糖约55%,会直接入肝转化为脂肪。
有研究表明,连续2周饮用玉米糖浆饮料者,内脏脂肪增速比蔗糖组高4.7倍。
对中老年群体,这种代谢负担更为显著。
所以,脂肪肝这个现代病与饮用果糖饮料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这些在苏联,根本就无人在意。
但口感差异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秦远完全可以利用媒体,将“蔗糖可乐”与“健康”、“传统”、“更佳口感”联系起来。
将西方可乐描述为“玉米糖浆可乐”与“廉价”、“工业感”、“健康风险”挂钩!
在苏联民众对西方产品既向往又警惕的复杂心态下,这招必然极具杀伤力!
就在秦远,决定打一场“苏联版可乐战争”的时候。
太子的消息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