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990年的尾声,在1991年炸响 (第1/2页)
卢布自然还是会继续下跌的。
这一点,秦远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甚至于,他脑海中的记忆也是越来越清晰了起来。
1990年11月份,卢布的汇率第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带着物价也开始上涨。
正是接着此次物价上涨,卢布贬值,秦远在苏联完成了第一次大扩张。
要知道在此前,苏联的物价可以说是坚如磐石。
吃的东西是便宜的,当时的交通费也十分低廉。
不论是地铁,还是公共汽车,无轨、有轨电车,公共交通费一律是5戈比。
直到1990年,5戈比的硬币份量还是最重的。
因为它曾充当了十几年地铁的筹码。
而其他物价也是几十年不变。
出租车的收费是20戈比1公里
长白面包(重约一磅)25戈比
牛肉(公斤)2卢布
鸡肉(公斤)3.4卢布
黄油(公斤)3.5卢布
土豆(公斤)10戈比
白菜(公斤)20戈比
橙(公斤)2卢布
这样的物价,从二战结束足足稳定了四十多年。(物价是一回事,有没有供给是另一回事,这是计划经济。后面涨价,就是想着以市场调控供给端,结果纯纯想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知“涨价”为何物,也没有“涨价”的概念。
当然,工资收入也大体不变。
但自此之后,交通费是原来的3倍,食品也上涨了3倍多。
从此,稳如磐石般的物价不复存在,苏联老百姓经常抱怨的“物价又涨了”的生活,从此揭开序幕。
市场经济这只老虎,从笼中被放了出来,使从未和它打过交道的苏联人大吃一惊。
这就是苏联在搞的经济改革和货币改革。
但这还没完。
秦远已经听说了,在黑市,美元对卢布的汇率已上升到一比十九。
虽然只是黑市汇率,但是仍然让苏联政府感到了恐慌。
如果秦远没有记错的话,等到明年一月份,苏联为了遏制卢布下滑的势头,采取了一些措施。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措施,即从1991年1月22日起,宣布在1962年发行的50元卢布和100元卢布纸币全部废除。
人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这种大面额钞票。
但是,银行只接受退休人员换币,每人只能更换100卢布的纸币。
一般人员只能在所在单位里更换相当于一月工资的大面额纸币。
换言之,这就是一场对于苏联普通老百姓的洗劫。
虽然这个政策大大打击了囤积大量卢布炒汇者和投机商,使苏联政府甩掉了70亿卢布的包袱。
但是,却给卢布滑入深渊制造了一个契机。
让苏联政府的公信力,在苏联百姓心中大大降低。
1991年,那个冬天,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
很难说,没有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子。
所以,秦远对于从苏联银行当中贷款,没有一丝的心理负担。
他要用这笔钱继续扩大生产,在苏联换取到更多的实业资产,然后周而复始。
就这样,众人的意见在秦远的独断专行下达成了一致。
娜塔莎和伊莲娜两人负责对奥恰科夫的资产进行一个核算登记,然后提交相关资料给银行,获取巨额贷款。
而秦远这边,则开始按照伊莲娜的几个建议,开始了复工生产。
当晚,伊万便召集了奥恰科夫的几个管理层,通知从明天开始所有工人复岗上班。
原本偷偷摸摸灌装的沙皇格瓦斯,现在直接进入生产线。
第二天上午,秦远来到奥恰科夫工厂视察的时候。
明显能感觉到,这座巨大的厂区正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工人们兴许是因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也领到了欠发的工资,一个个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和干劲,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在他们的操作下,流水线重新开始运转!
清洗、灌装、压盖、贴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