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贪婪巨龙,吞噬来自东方的商品洪流 (第1/2页)
哐当!哐当!哐当!
钢铁巨兽碾压着冰冷的铁轨,发出单调而沉重的节奏。
列车已经行驶了整整二十九个小时,窗外的景色从华北平原的萧瑟,逐渐过渡到蒙古高原的苍茫与辽阔。
车厢内混杂着汗味、烟味、皮革味和方便面调料包的味道。
这个年头还没有广播播叫,只能是每个车厢列车员喊叫着。
“乌兰巴托到了,乌兰巴托到了”
“要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马上要下车了。”
“各位乘客请注意,列车即将在乌兰巴托停靠一小时,要购买食物,出去休息的人早做好准备。”
“最后一遍了,乌兰巴托到了.”
三号车厢,硬卧包厢。
张伟军听着这个喊叫声,抬起手腕,看了眼手表,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两点半了。
乌兰巴托,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作为秦远钦点的五位一级经销商之一,负责蒙古这块区域,他张伟军也算是大倒爷级别的人物了。
但说实话,他心里一直有点打鼓。
蒙古,这块肉太小了!
人口只有几百万且不说,老百姓也穷。
虽然现在还没被后来的“韩流”侵袭,没有遍地韩国建筑和韩国汽车。
但此时的蒙古,完完全全就是苏联的附庸。
经济、军事、科技、援助……一切都仰仗苏联鼻息。
过去二三十年,蒙古作为苏联的小弟,还能跟着大哥吃香的喝辣的。
可最近几年,苏联自己都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照顾这些小弟?
所以,蒙古穷啊,大片的矿产闲置,没人开发。
以至于工人工资都少了。
但蒙古再穷,特权阶级的享受却一点没落下。
总有一小撮人,手里攥着钱,或者能弄到钱。
张伟军出发前,还是做过功课的。
所以,他这第一趟乌兰巴托之行并没有多拿货。
只是从远东贸易那里批发了两千件牛仔裤,四百件皮夹克。
赵山河给他试试水的五十万,这里就花去了四十八万。
剩下的两万,又是买车票,又是换汇,也是花掉个七七八八。
好在他自己也算有些家底,身边还跟着五个信得过的兄弟,倒也不算寒酸。
“兄弟们,醒醒!准备下车了!”张伟军拍了拍身边还在打盹的几人。
几个小伙子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坐起来。
“军哥,到了?”一个身材敦实的小伙问道。
“嗯,乌兰巴托。”张伟军沉声道,“等下下车,都给我打起精神,各自拿好自己的包裹,盯紧了,出门在外小偷小摸的多,别让人把东西顺走了!”
“军哥,放心吧,在燕京咱们爷们怕过谁?这蒙古人,一百年前不过是外喀尔喀人,占据着漠北,现在倒是自称蒙古正统继承人了,也是可笑,咱可是正宗的黄金家族后裔。”
说话的一人,明显蒙古长相,名叫宝日。
他是蒙古族人,但是却是在燕京长大,一口京片子,早就汉化了。
不光是他,在燕京其实是有相当一部分蒙古族人,张伟军从小在大院长大,跟着前辈大哥,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接触过,这个宝日就是一起玩到大的发小。
这次来蒙古,特地带上他,就是看中他的语言优势。
正说着,火车一声鸣笛,然后是刹车声,哐当哐当的慢悠悠的停在了站台。
张伟军回过头看着宝日等五人,让他们做好准备。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平静的下车并没有发生。
而是刚一到站,站台上乌泱泱的人群就往前挤。
这些人将靠近站台的车厢门堵得水泄不通!
“有货吗?有货吗?”
“牛仔裤!大衣!羽绒服!皮夹克!”
“罐头!糖果!巧克力!”
“高价收购!统统高价收购!”
各种语言混杂在一起。
蒙语、普通话、甚至还有带着浓重口音的俄语!
无数双手伸向车窗,无数双眼睛贪婪地扫视着车厢内的行李架和包裹!
张伟军和他身后的五个兄弟全都愣住了!
这……这是什么情况?!
上次他们坐K3去莫斯科,虽然没在乌兰巴托下车,但也透过车窗看过站台。
那时候冷冷清清,哪有这么多人?哪有这么疯狂?
他们不知道的是,前阵子加代那伙人在K3上犯下的惊天大案,不仅在中国被大肆报道,蒙古、苏联等K3沿线城市的报纸也都转载了!
这些报道,除了渲染加代一伙的穷凶极恶,更着重描绘了K3这条“黄金之路”的火爆!
无数从燕京来的倒爷,带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在沿途站点下车,一转手就是几倍、几十倍的暴利!
这些报道,像一颗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乌兰巴托本地人、华侨,甚至路过苏联人的发财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