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大明柱国袁可立 (第2/2页)
朱由校穿越之前了解此人经历之后就曾感慨,这样的人物,竟然在官场上无容身之处,只能说大明亡的不冤。登基以来,他就特戳升其为登莱巡抚,对其寄予厚望。
去岁十月,袁可立奉新君圣旨,授登莱巡抚重任。接旨那一刻,他手捧黄绫,指尖微颤——为官半辈子,第一次感受到被毫无保留信任的重量。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光彩。
谢旨之后,他星夜兼程赶赴这新设的登莱巡抚任上,肩负起为辽东大军筹措粮秣、稳固后方的重任。
然而,踏入山东地界伊始,袁可立的心便沉了下去。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民生凋敝之状,远比他想象的更为酷烈。
更令人心寒的是,朝廷虽已下旨罢免辽饷,但地方胥吏与豪强勾结,仍巧立名目,变本加厉,盘剥百姓,致使民怨沸腾,几成干柴烈火之势。
这半年来,他几乎是呕心沥血,才勉强将登莱巡抚这套新班子搭建起来,理顺头绪,使粮饷得以源源北运。所幸,陛下圣明,知他艰难,从京中陆续选派了数十名官员前来辅佐。
想到此处,袁可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坐在下首的肖子昂与罗梓承。此二人,乃是陛下在他赴任时,特意指派而来的“直奉官”其中之二。
初时,袁可立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乃科举正途出身,从州县小吏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深知要成为一名熟悉政务、老成干练的官员,非经年累月的历练不可得。
他对皇帝陛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但对这些空降的所谓的“直奉官”的能力,内心实是存了几分疑虑与不屑。
然而,共事数月,袁可立却彻底改观。以分巡登莱海防兵备道肖子昂、分守青莱登海防道罗梓承为代表的这批陛下亲派之官,不仅处理政务条理清晰、效率极高,对钱粮刑名诸事娴熟无比。
更难得的是其操守品行,刚正不阿,清廉自持到了让袁可立都心生敬意的地步。发放赈灾粮款,分文不入私囊;审理民间诉讼,丝毫不徇情枉法。
他们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登莱官场的积弊,也让袁可立对那位深居宫禁的年轻天子,产生了更深的好奇与钦佩。陛下是从何处简拔出的这等栋梁之材?
收回思绪,袁可立将手中一份塘报重重拍在案上,声音冷峻,打破了堂内的沉寂:“山东今年大旱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已极,陛下天恩浩荡,自今岁伊始,已明诏罢免辽饷征收,与民休息!此乃恤民之举,尔等当深体圣意,抚恤地方!”
“若有哪处州县,胆敢阳奉阴违,乃至变本加厉,盘剥小民……一经查实,本抚定当奏明陛下,依律严惩,定斩不赦!”
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众人皆神色一凛,齐声应道:“卑职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