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306章 大明柱国袁可立

第306章 大明柱国袁可立

第306章 大明柱国袁可立 (第1/2页)

登州府,登莱巡抚衙门。
  
  这座由登州卫指挥使司署改建的衙署,坐落于钟楼西街路北,北望蓬莱仙阁,南接府县官署,既占军事要冲之利,又得政务通达之便。
  
  虽是由卫所旧署改建,不见雕梁画栋的奢华,但青砖灰瓦间自有一股森严气象,门前持械而立的甲士目光如炬,更添几分肃杀。
  
  时值暮色四合,二堂内烛火通明。登莱巡抚袁可立端坐主位,面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更显清癯刚毅。
  
  下首分别坐着登莱总兵沈有容、登州知府汪辰阳、莱州知府鲍晓风,以及分巡登莱海防兵备道肖子昂、分守青莱登海防道罗梓承等一众僚属。
  
  众人皆面色凝重,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卷宗,无声地诉说着山东局势的严峻。
  
  话说袁可立此人,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州人,乃明末罕见的能臣干吏,文能安邦,武可定国。
  
  他历仕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风骨铮然,若论明末官员之才具品节,堪称顶流。然其赫赫功勋,因日后触怒建虏,在清修史书中被刻意湮没,以致后世声名不彰,实为史家一大憾事。
  
  在历史上,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之际,正值国事艰难。他临危受命,一面要整顿遭白莲教蹂躏后的山东残局,保障辽东大军的后勤补给;一面则以超凡的远见,力行“海上制虏”之策。
  
  短短三年间,他打造战船四千余艘,编练水陆精兵五万余人,效仿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将登莱经营成固若金汤的海上长城,成为辽东前线最可靠的后方支柱。
  
  并于皇城岛设将驻兵,扼守海道;分设南、北两游水师,巡弋广鹿诸岛,沿途制炮设墩,构建起“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严密防御体系,曾使后金“布帆草筏绝迹于辽南水域”。
  
  天启三年,辽东危殆,袁可立审时度势,趁后金主力西进,果断命沈有容、张盘等将率水师奇袭金州,一举收复旅顺、望海堡等战略要地,明军“拓地四百余里”,令努尔哈赤被迫收缩防线,一举扭转了辽东战局的颓势。
  
  而且其谋略不仅限于战场,他还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姻婿、后金核心将领刘兴祚,此为明清战争史上明方策反的最高级别降将,极大动摇了后金统治根基。
  
  同时,他大力支持毛文龙在皮岛建立敌后根据地,频繁袭扰后金腹地,使其“疲于奔命,不敢西顾”。在其坐镇登莱期间,后金连续三年未敢大举进犯山海关,为明朝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时人黄道周曾痛惜评价:“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
  
  可惜,正是这样一位国之干臣,却因不屑依附魏忠贤阉党,拒绝为其党羽请功,而遭排挤倾轧,最终心灰意冷,被迫“致仕归里”。
  
  崇祯六年,袁可立病逝,朝廷追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登州名宦祠中,他是明朝十四任登莱巡抚中唯一入祀者,被后世誉为“明朝最后的脊梁”。
  
  可叹其功业招致清廷忌惮,修《明史》时,其事迹被系统性删削,奏疏、塘报多遭焚毁,董其昌所撰行状亦险遭毁版,致使《明史》中对其仅寥寥数语,未入“名臣传”,收复失地、策反刘爱塔等不世之功几被抹杀,实令人扼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