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苏氏新宅 (第1/2页)
这时大伯娘也出来了,腰上还系着围裙,手上还拿着芹菜,对苏录笑道:“秋哥儿你可算回来了!”
“嬢嬢,我回来了。”苏录赶紧向大伯娘行礼。
“回来就好,快好好看看咱的新家!”大伯娘便迫不及待道:“刚刚收拾好了,就等都回来正式入宅了!”
“好好。”苏录赶忙应声。便依着大伯娘之命,在全家人的簇拥下,参观起他们的新居来。
其实刚才苏有才四口回来,就已经集体参观过一遍了。但这是新家啊,看多少遍都不带腻的!
进门迎面便是一堵崭新的照壁。三尺高的青条石台基上,壁身用青砖错缝垒砌,浅灰色的糯米浆勾缝十分平整,一看瓦匠就很不便宜。
壁心用瓷砖嵌出了个大大的福字,瓷砖四角还有蝙蝠纹边框。中间那大红色的‘福’字,笔画粗壮饱满,让人一看就十分踏实。
“漂亮吧?光这个影壁就用了整整五两银子!”大伯娘既炫耀又心疼道:“买这房子才花了八十两,”
“大嫂当时要给人一百五十两呢。”小婶小声道:“是我姐来了才讲到八十两的。”
显然妯娌俩这几个月处得并不愉快,小婶心里又长毛了……
“瞎说!”大伯娘不愿意听道:“我那是没讲价,等着兰兰来讲价。击鼓卖糖,各干各行懂不懂?”
可惜大伯娘根深蒂固,放眼都是她的人,就连老板娘都不例外。
便听干娘笑道:“是,大嫂早说好了,她看房我讲价。”
小婶便又不吭声了……
绕过照壁便是前院,四水归堂的天井十分轩敞,地面铺着青砖,四角摆着黑瓷大水缸,里头栽着荷花,养着金鱼,平时做观赏,紧急时刻还可以用来救火。
前院九间,五间正房,东西各两厢房。正间明堂是待客的厅堂,祭祀祖先以及家庭聚餐的地方,两次间是厅堂的附属部分。两稍间则为客房。
两侧厢房是给仆役和管事居住的。但苏家还没有仆役,更没请管事,所以暂时给来帮忙的族人居住。
明间的雕花槅扇全开着,露出里头的柏木条案,案头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等轮到六房供谱的时候,苏氏一族的族谱也会供在这里。
条案前一张榉木八仙桌崭崭齐整,桌面映得出人影,桌上摆着时令清供,因为明天就端午,所以青花瓷瓶里插的是碧艾香蒲。
八仙桌旁设着两张榉木的太师椅,东西两侧还各设了四把枣木的官帽椅。椅子中间都有小几,可供客人吃茶。
厅里的陈设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也没有任何珍玩摆件,只有几盆君子兰、万年青之类的吉祥盆栽点缀其间,全家人已经满足的不得了了。
幸福是跟自己从前比较出来的,若总盯着比你强的人家,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更没有幸福可言。
穿过月洞门,从第二进院开始,便是居住区了。
第二进同样是五正四厢的格局,明间是厅堂不住人,左稍间和次间连成个套房,供老太太和老爷子居住。
右边也是同样的格局,是大伯大伯娘的住处。
东厢两间西厢两间同样都改成了套房,东厢给苏有才爷仨住,将来他跟老板娘成亲,苏录和苏泰便会搬到后头去了。
西厢两间给小叔小婶四口住,原先的宅子回头就还给程家大爷了。
小婶便道:“那宅子我爹已经给我们了,不会要的。”
“他确定不要再说。”大伯娘却如是道。
正房两侧都有耳门,可以通往第三进。
第三进还是一样的格局,正房的左套间给小姑住,右套间是给老板娘和田田住的。
春哥儿住在东厢房,西厢房现在还空着。
当然第三进的分配都是暂时的。明年老板娘就能转正了,苏满哥几个没几年也要陆续成婚了,到时候还得重新安排。
“我是这么想的。”大伯娘便讲起她的规划道:“小姑就住在左间不动了,等兰兰明年和二叔成了婚,就搬到前头了。”
“……”老板娘一阵脸红,心说干嘛还要守着孩子再说一遍?
“到时候让他们兄弟姐妹都住在这一进。”大伯娘却自顾自接着道:
“等臭小子们成了亲,就搬到第四进去,这一进就专门养姑娘。”
“我算什么姑娘?”小姑也红着脸。
“老姑娘也是姑娘。”大伯娘一挥手,发挥依旧十分稳定,主打一个不偏不倚,群死群伤。
“……”小姑低下头,脸更红了。
“第四进还没来得及收拾。”大伯娘带队参观完第三进,便打住道:“就光这前三进,连收拾带添置,就把我花得心慌了,反正也不急,等再进来钱慢慢拾掇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