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天象异变 (第1/2页)
晚饭后,苏录回到书房,先看了卢知县的信。
卢知县叫他回去有两件事,一个是庆祝朱琉高中,虽然严格讲,朱山长既没有在合江县生活过,也没有在合江县工作过……人家太平书院是开在永宁卫地盘上的,但县里毕竟代管永宁学政,卢知县还去实地视察过呢。
虽然当时去视察的路上,颠出了痔,悔青了肠,可卢昭业现在却庆幸万分,认为太平镇之行,是自己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
非但挖掘了神童得到了神功,居然还跟黄甲传胪的神人发展了友谊!
现在卢知县死皮赖脸,也得把这份友谊巩固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此他悍然在县学门外大街上,也给朱琉立了块牌坊……
而且还展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州里的牌坊还在雕刻中,县里的已经落成了!
恰好届时贾知州陪同黄兵宪按临合江,他已竭诚邀请两位大人参加揭幕仪式了。
但终归是硬蹭,卢昭业还是有些心虚的,所以得让苏录这个朱琉的得意门生也出席,给他撑撑脸。当然,如果苏录能请到朱家几位老爷中的一位莅临揭幕,那就再好不过了。
要求并不过分,苏录自然要照办。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自己报答卢知县的时候到了。
再就是,贾知州和黄兵宪之所以会去县里,是因为合江县推行注音符号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根据卢知县禀报,截止到三月底,一县两卫两百所社学,全部一万两千名蒙童,皆已熟练掌握了全部的注音符号!
卢知县还口出狂言,说现在县里所有的蒙童,只要给他们一本注音版的教材。不需要先生教,就能念出上头所有的字了!
接到报告后,贾知州十分振奋,这个项目他可是投了钱的,本来以为今年能搞定就不错了,谁成想三个月就大功告成了。
只是效果过于拔群,让贾知州都有点难以置信了。虽然相信卢昭业这种老知县,不可能为了造个大新闻弄虚作假,但贾知州还是要实地看一看才放心。
之前黄兵宪对此事也感兴趣,所以贾知州便邀请他一道前往视察。
苏录作为注音符号的发明人,届时自然也必须在场了……
~~
至于黄峨还的书袋,苏录向来要等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才会打开细看。
一来,那时候夜阑人静,父兄都已经睡下,随他作出各种扭曲的动作和表情,都不会被看到。二来,正好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再者,他还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要是连这点诱惑都抵抗不住,将来还怎么面对更大的考验?!
三更天,苏录终于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这才长舒口气,挑了挑灯花,换一个舒服的姿势,解开了书袋上的三色丝绦,掏出那本《王公文集》卷十二。
快速翻了翻书页,一张暗香浮动的松花色校书笺,便映入他的眼帘。
这是黄峨写给他的短信。自从小田田开始跟着她学习,便成了二人间隐秘的桥梁,为他们来回传递书信。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黄峨在向他请教。
起先的问题都出自《华阳国志》,诸如书上说汶山之玉‘光照天地’,兄长可知其秘?’
‘常道将云,巴东有鱼复县,治故城,公孙述更名白帝城。然书中未言更名缘由,盼兄长解惑。’
‘蜀郡火井,为何经年不灭?’
等等等等,五花八门……也幸亏苏录多她几百年的见识,才能一一作答曰:
‘汶山之玉蕴蓄萤石、磷灰石等蓄光矿物,经日间光照后,夜间可自显幽光,恍若明珠。’
‘公孙述借井中白气祥瑞,托言白帝转世以谋称帝,故名白帝城。’
‘火井地脉蕴可燃之气,遇隙逸出,故久燃不熄,可以竹笕导引,利煮盐之业。’
其实黄峨一开始,也没指望苏录都能答上来,待发现他竟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博古通今无所不知后,询问的内容便如决堤春水般漫开,再不局限于《华阳国志》了……
苏录是《礼》科研究生,黄峨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便会跟他请教。前日她便摹了幅古画,用簪花小楷询问:‘画中车舆装饰与《舆服志》记载相悖,究竟是画师笔误,还是前朝礼制曾有更易?’
各种猜谜都自不消提,算术难题也是信中常客,诸如:‘今有工匠铸方鼎,鼎底方五尺,高八尺,壁厚三寸。若以铜汁灌注,需铜几何?’
诗词自然也是重点。黄峨有时会抄录古人诗句,与苏录探讨。比如温庭钧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此句未言愁绪,却满纸皆愁,是何笔法?
也会送来自己新作的一联诗,‘小院芭蕉雨,罗衣玉簟秋。’请苏录点评,帮忙补上下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