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架空&跳舞 (第2/2页)
科研‘大炼钢’,只是一种思想,一种口号,只不过这个带头喊起口号的人是江成。
江成的思想口号在发酵,而另外一篇科研文章也在悄然的发酵。
黄文仪发表的集成电路的电子发展方向的文章,并且附加了指导者江成的名号。集成电路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发酵下,就让研发电子控制方向的人达成了一个认可的共识。
唐山工学院,曹建华,湖南长沙人。四零年毕业于魔都交通大学,然后又在四五年考入美利坚麻省理工学院,成为电机工程系研究生,一九五零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一九五二年,曹建华回国到唐山工学院担任讲师工作,看到昌城汽车厂在研发集成电路后,打算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文武,江苏苏州人,一九四五年赴美利坚普渡大学深造,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再用两年又获得了博士学位。
国内解放后,李文武放弃在美利坚的教师工作,以难民的身份回国。现在担任某科研工作的核心成员,但是看到集成电路的构思和发展方向后,辗转难眠了两天,向昌城汽车厂发出了申请。
王启明,河南太康人。毕业于魔都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出国在美利坚通用电气公司实习,并且在麻省理工大学进修,一九五六年回国,与江成乘坐同一邮轮回国。
并且王启明在回国的时候还跟江成聊过天,只不过他感觉江成比较内向,在回国的邮轮上,并不喜欢跟人聊天。
~~
“王启明,竟然是他。”
江成没有想到这集成电路竟然让这样多科研工作者感兴趣,甚至出现了一个跟原主一同回国的一个人。
而且原主回国的时候,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不怎么跟大家交流,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他只是不想跟专业有些相似的人交流。
他那时候的水平只能糊弄国内一些人或者其他专业的,像电机专业的,其实大学前面课程有很多相识的。甚至人家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而且参加了工作的,很多同行可能就是机械动力专业的。
江成在回国的时候,假装有些晕船,没怎么跟大家长时间交流。
但是没有想到命运就是这样有意思,竟然回有同船回国的人找到他,要加入集成电路的研发。
江成认真思索了一下记忆,好像跟他一起回国的牛人还真不少。
这些想要加入到集成电路研发中的人,江成当然是来者不拒。不过大部分都是打算临时加入,完成了研发可能就会离开的。
因为他们也是想把这集成电路研发出来,然后运用到一些领域当中去。毕竟昌城汽车厂是搞汽车厂,他们来这边只是对集成电路感兴趣,不是要跟江成一起搞汽车。
但是江成不在意这个,你们这些硕士博士生先过来就好,集成电路的制造只是一个开始。而且没有光刻机,目前只能制造不怎么密集的集成电路。
这个年代能回国的人,都是一批有使命感的人。原主要不是大学成绩都没跟上,在美利坚就算会被人歧视,但要是能有份好的工作,都不见得会回国。
而且美利坚那边得知他就是一个自己造势出来的草包后,给他安排一份工作,那时候他就已经不想回国了。
所以江成是真佩服这些在国外有身份有地位还毅然而然回国的人,而这些人,只要上了江成的贼船,哪里有那么容易回去。
叮叮~~叮叮叮~。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最近电话好像有点多。
“喂,对的。是这样的,你说的没有错。对,你要是能来,那真的太好了,真是太感激你了。你上车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一定亲自去接你。不用客气,这是应该的。~@……!”
江成放下电话,内心高兴的很,又是一个博士毕业生。按照级别,人家也算是中级工程师。
想了想内心的计划后,江成不由自主的站起身子,走到门口边把门给关上了。然后扭动着身子,在办公室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跳起‘舞’来。
跳的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情美极了。
江成要是早知道能这样勾引高级人才过来,那早就这样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