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架空&跳舞 (第1/2页)
五月二十号,昌城汽车厂。厂书记康里达在会议厅召开了厂内大型的会议,分厂的负责人员也被邀请参加了会议。
主要是讲了大型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的带头作用,小企业没资金没实力搞研发,技术只能依靠其他部门支持。
但是大型企业呢,大型企业有资金有技术人员,就应该自主的承担一些技术研发的责任。而且眼光得看长远一点,要相信科研人员对一些技术在未来发展的判断。
在会议上,厂长余开宏的脸色很难看,因为康书记说的事情就差没有指名道姓说他了。
但这次的会议,研发问题只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就是工厂的发展虽然要大胆向前,但也不能不管不顾,大量招工和让工人加班,得需要后勤保障能跟的上才行。
这是工人阶级时代,工人才是社会的主人。天天建设工棚,工棚只能是过渡的,而不是长久的。
康书记提议,以后汽车厂不能盲目的找工人。他也知道,现在昌城市内很多工厂都在大量招工。导致现在大家也不管对方有没有技术,先招到人在说。
康书记的提议得到了很多部门的负责人赞同,特别是人事部,最近把他们累的够呛。
这次会议其实算是在架空余厂长的一些权利,康书记虽然在有些事情上没有决策权。但是他能发动集体表决的形式来给厂长施压。
余开宏要是不想权利被架空,可以以厂长责任制的形式,强行对抗厂书记的施压。但是他得有人配合他,完成他身为一个厂长要负责的工作。
现在能跟余开宏配合的也就是后勤主任董铁林,但是就算康书记不发难,他和董铁林也没有好的对策来解决外贸易订单的事情。
他们也发现就算是继续招工,但工人没有技术,对于产品的生产速度起不了太大的帮助。只能是有一批人熟练后,就能立刻有一批人顶上去。
而且工人的积极性跟他刚来汽车厂的时候差了很多,加班的效果不怎么强了。
特别是一个星期前,厂内发了工资之后,职工福利少很多,到处是抱怨声。
其实余开宏刚来汽车厂的时候,厂里仓库还存放了很多提前准备的物资,这让汽车厂在四月份发的福利并没有明显少多少。
而到了四月份,只要汽车厂参加广交会,在很多人看来,又是到了要发海带,海鲜和水果的季节了。
很多职工都在期望着呢,可偏偏等到带队去参加广交会的后勤主任董铁林回来了,大家也都什么都没看到。
好在会议上也只是架空了余厂长的一部分权力,对于工厂主要的生产权并没有动他的。这方面要动也不好动,除非是工人出现罢工,导致订单不可能完成。
江成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生产问题的,但是他不想替别人做嫁衣。关键是他提出解决办法也还得他去实行,现在已经五月下旬了,他打算跟学生黄文仪一起主攻技术研发。
最迟江成到九月份就要去四九城一趟,他也没多少空闲的时间。而且他本来也就不是一个为了工作奋不顾身的人,谭雅萱还在坐月子,江成得时不时去打个鸟捞个鱼。
而且大儿子江平一岁多,正是刚开始学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最好玩的时候。小时不多玩玩,说不定长大了就不好玩了。
这次会议从头到尾余开宏都没怎么发声,现在等于是把技术部门的权限给完全下放了。他其实也想反对,可手里的一份报纸让他开不了口。
会议结束后,研发部门立刻上马了好几个项目。
研发冰箱,研发空调,研发空气压缩机,建设电弧炉,建设工业硅提纯实验室等等。
黄文仪也立刻联系了一些她的同窗,还有向母校求援。
研发冰箱和空调,不是说要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是要积累技术。先把冰箱能很好的造好,那么把技术运用到冷藏车上面说不定就能很简单的实行。
这空调嘛,天气要热起来了,借研发的名义,给一些办公室装几台试用一下。而且会议室装台空调,大家也能在天热的时候轻松的讨论问题。
而且通过家用空调也的确方便研究冷暖空调和变频空调之类的,总不能研究一个空调,还要在车上去研究。
在五月底,建设电弧炉的技术人员就过来了,汽车厂只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的电弧炉就够了,所以建设起来只需要两三个月。
而在建设过程中,江成和黄文仪也在学习电弧炉的构造和使用原理。因为汽车厂建设这电弧炉并不是光为了生产硅材料,可能也要用到以后的铸造和其他材料制造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