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跟导师住一起 (第1/2页)
人口增长,外地人口涌入,郊区青壮年进城务工。
昌成汽车厂面向市区外,甚至省外招技术工人,其他行业也会是如此。
外地技术工人进入昌城,很多都会是拖家带口。招一个工人,很可能是招一个家庭。
这居住问题就会迅速成为很大的一个难题,魔都那边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魔都那边住房人均面积已经低于四平方米,三代同堂挤一室,五六户供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每天早晚高峰要排队做饭洗漱。
单位住房也是优秀解决劳模,技术骨干。在魔都那边,普通职工要分到房子,现在起码要等三五年。
而昌城这边也开始进入居住‘挤’的局面了,特别是靠近昌城汽车厂这边。
随着职工不断的增加,职工楼的建设一直跟不上进度。别说普通职工了,就算是一些技术人员,也都没办法立刻分到房子。
这时候高层领导干部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新的干部楼又建设好了,联排的独门独户带院楼房。
而江成和老康他们这批现在住的干部楼,需要尽早腾出来,然后会立刻改造一下。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不要了,也改成一个房间。这样一下可以住四户人,安排中专毕业生居住。
大学生还是会优先安排一居室的住房,其他的普通工人只能暂时住工棚。
又一次搬家,江成迎来了双喜临门。
乔迁之喜,外加收学生之喜。
黄文仪来昌城了,母校推荐的水木学校深造名额跟昌城汽车厂总工程师主动邀请,说实话两者差距有些大。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而且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是让黄文仪选择去昌城汽车厂。
在水木学校和去汽车厂,其实都属于深造。关键是昌城汽车厂有钱,而且跟的导师是汽车厂的总工程师,那么黄文仪要研发项目,只要她导师支持,那助力是不可想象的。
说实话,黄文仪在得知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邀请他过去的时候,说要当她的导师。她第一反应是这事情是假的吧。
其实华中工学院一开始得到这消息也认为这事情是不是搞错了,但再三确认这就是真实的事情。
黄文仪在学校的成绩是的确不错,但在大家看来她一个应届大学生,应该是无法跟昌城汽车厂那边的总工程师有交集才对。
那边的总工程师江成是怎么知道黄文仪这个人的,这都让大家很奇怪。
为了这事情,学校还提前给黄文仪办理了毕业证。其实如果不是学校要安排她去深造,大学应届生这时候都会去实习,学校里要教导的东西已经教导完了。
实习也算是学生最后的一堂课,所以中专和大学都是实习后来领毕业证的。
出了学校就是要面对社会了,黄文仪告别了老师,告别了学校。一个人带着行李坐上了火车来到了昌城。
到了昌城后,黄文仪的心情也是忐忑的,她不知道导师江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了这边后,导师会如何安排她。
出发的时候,黄文仪是通过学校的电话告诉了导师江成的。按照达到的预计时间,应该是下午五点左右达到昌城的。
但是这个年代的火车晚点实在太正常了,黄文仪到这边的时候天都黑了。她不知道导师有没有安排汽车厂的人来接她,所以她出火车站后,也是左右徘徊着。
有时候冥冥之中真的会有感应,黄文仪看到了一个人,那人也在注视着她。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导师,汽车厂的总工程师会亲自来火车站接她。而且在火车站出口处,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然后那种很真切的嘘寒问暖,给黄文仪一种很重视她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