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松锦之战1祖大寿诈降 (第2/2页)
奉天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能想象到那是何等的绝望。看着天幕上文字描绘出的景象:饥肠辘辘的士兵,一次次徒劳的冲锋,城外黑压压的敌军……一种无力感攫住了每个人。
“围城打援……”徐达目光锐利,看穿了皇太极的战术,“皇太极意在围住祖大寿,逼迫明朝派出援军,他好以逸待劳,逐个击破!好狠的算计!”
绝境之中,天幕展现了人性最为复杂的挣扎。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皇太极深知强攻并非上策,于是决定展开对城中守将祖大寿的劝降工作。……然而,祖大寿却不为所动,坚守城池,誓要与清军决一死战。”
“是条汉子!”蓝玉忍不住赞了一句,但随即语气又低沉下去,“可是……城内无粮,外无援兵,死守……除了多添亡魂,又有何益?”
就在众人以为祖大寿会壮烈殉国之时,情势陡转。“终于,祖大寿意识到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但他仍心存疑虑……经过深思熟虑,祖大寿提出条件,要求皇太极当着上天的面发誓,绝不杀害城中的任何一名将吏兵民。皇太极闻此欣然应允……祖大寿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也消除了,最终打开城门,率众出城投降。”
殿内一片复杂的沉默。没有人能轻易指责祖大寿。在绝对绝望的情况下,为了保全麾下将士和全城百姓的性命而选择投降,这并非简单的贪生怕死。
朱元璋冷哼一声,却没有立刻发作。他深知绝境之下将领的艰难,但他更无法容忍的是接下来的发展。
“祖大寿投降之后,皇太极大喜过望……赏赐给他许多珍贵之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祖大寿在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和赏赐之后不久,竟然趁人不备寻得机会逃离了清军营地,一路狂奔回到了锦州。回到锦州后的祖大寿立即紧闭城门,重新组织兵力防守,摆出一副誓死抵抗的架势。”
“诈降?!”朱棣惊呼出声,眼神亮了一下,“他是诈降!为了保住将士性命,假意归顺,再伺机逃回!”
徐达却眉头紧锁:“虽是诈降,但此举……已失大将信义。日后,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我大明朝廷,还会再信他吗?他自身……又该如何自处?”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人格悲剧和信任危机。
李善长叹道:“忠义两难全。他保全了部下,却可能背负叛将的骂名。他逃回大明,却再也得不到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蓝玉在远处小声嘀咕:本来就不被皇帝信任!)。此人……已是陷入泥潭,身心俱疲了。”
天幕的画面最终定格在祖大寿逃回锦州,紧闭城门的瞬间。而皇太极的“气恼不已,但却无可奈何”以及锦州“坚不可摧的堡垒”的描述,为未来的松锦大战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奉天殿内,无人说话。他们刚刚目睹了一场惨烈大战的序幕,一个名将的艰难抉择,和一个王朝无可挽回的滑向深渊的又一个脚印。沉重的压力,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外面南京城的天空,仿佛想穿透时空,看到二百多年后那片血与火的土地。他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告诉咱……后来,那个祖大寿,结局如何?”
“那场松锦大战……我大明,真的就那样败了吗?”
无人能回答。只有天幕沉默地高悬着,预示着更多残酷的真相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