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心理问题?还是吃得太饱了,跟我下地干两天什么问题都好了! (第1/2页)
南祝仁可以肯定来访者此刻是真的回忆不起来,而不是什么装傻的防御。
如果是防御的话,来访者在瞳孔失焦进入回忆状态之后,绝对会有哪怕一瞬间的强烈恐惧。
哪怕她演技高超,之后不用胳膊环抱、左顾右盼之类的动作来掩饰自己,但眼睛里面的情感是做不得假的。
但是此刻,来访者只有平静的迷茫。
南祝仁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此刻时间已到,他只能笑笑进行总结:“我们可以下一次咨询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
咕噜,咕噜,咕噜——
南祝仁从茶水间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把一杯冰美式一饮而尽。
现在回想和李玲玲咨询的过程,他可能还是太乐观了一点。
原本以为李玲玲能够把生活过得规律化——至少表面上规律化——是因为她有相当的心理力量去支持她的努力。
是的,痛苦驱动的努力也是有力量的一种形式。
只是这种力量很危险,把这种力量平稳地过渡成柔和的支持原本也是南祝仁咨询目标的一部分。
但是现在看来,李玲玲的问题更加棘手一些。
哪怕有了医院的信息支持,也依旧遇到了坚实的阻碍。
“阿凯。”南祝仁想了想,呼唤自己的助理。
一旁已经把来访者送走的莫凯立刻抬头:“师兄?”
南祝仁一边思考一边道:“跟这个来访沟通一下,问问下次咨询能不能延长到两个小时,我们试着用催眠去干预……等等。”
因为周围还有其他的同事,所以南祝仁只用“来访”来指代李玲玲,没有直接说出对方的名字。
莫凯正打算把南祝仁的吩咐记下来,但是看南祝仁自己又打断了自己,于是停下。
【情绪重调】
伴随着微微的疲惫感,南祝仁感到大脑一明。原本在咨询室内,因为大脑高速运转之后带来的发胀感,消失殆尽。
清明的大脑也让南祝仁的思维更加全面起来。
“不,算了,先别跟她说,现在的咨询关系还没到位,贸然用催眠估计跟第一次没什么区别。”
莫凯点头。他对南祝仁的咨询跟进得很快,已经学习过南祝仁整理出来的李玲玲第一次咨询的逐字稿。
南祝仁甚至还特地标注出了那次咨询的不足,所以莫凯完全知道南祝仁所说的那种情况是什么。
“还是等再带她探索几次自己,顺便巩固了咨询关系再说吧,不然催眠的效率会有些低……”
南祝仁总结道,随后看了看自己今天的咨询安排。
李玲玲之后,空空如也。
他不由看向莫凯:“最近咨询量还是老样子吗?”
莫凯听了南祝仁的话也跟着苦恼起来:“是啊师兄,要过年了嘛,潜在的来访者估计都在公司赶绩效呢。”
南祝仁认可地点头:“一忙起来,心理问题就少了。”
这本来是玩笑式的感叹。
但是听了这话,莫凯的表情却变得惊恐起来:“师兄,怎么连你也说出这种话来了?这……太不专业了!”
南祝仁眨了眨眼,一下子就明白了莫凯会这么反应的原因。
估计是以前学心理在网上跟人对线的时候,看到了什么类似“心理病还是吃得太饱人太闲导致,跟我下地干两天什么问题都好了”之类的话,被脏到了眼睛。
南祝仁突然来了兴致,对莫凯起了考量的心思:“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病,这几个是怎么分级的?”
莫凯眨了眨眼,回忆南祝仁刚刚话里面的限定词,一下子就明白了南祝仁刚刚的意思。
不过事已至此,遇到了考校,莫凯现在纠正自己的话已经太晚了,只能支支吾吾地说出个大概来。
虽然不如考试答案那么标准,但意思也大差不差。
南祝仁也只是想要欣赏这个努力学习的师弟慌乱的样子,见此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道:“‘心理问题’你是知道的,就是那些没有深层次东西驱动出来的一般问题,像是情感问题、人生规划之类的。这程度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真的忙起来就没时间去想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时刻,有些人可能会特别想脱单;但是一旦这个时候工作、学习的任务一压上来,那么在长达几天、一周、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人就都不会有这种情感困扰了。
南祝仁如数家珍:“比方【注意力占用理论】就有解释——当人投入到一项需要集中精力的任务时会让大量的认知资源被占用,导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反复思考那些引发焦虑、抑郁的念头,暂时减弱甚至停止反刍思维。”
“生理层面上,适量的体力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调节情绪,还能够降低皮质醇来减轻生理压力。”
“从社会功能上来说,忙碌也能提供社会交往的平台,减少孤独感,提供了社会支持。”
莫凯庆幸自己混过了之前那个突然的知识抽查,现在更是听得连连点头。只觉得这位刚刚硬刀硬马地参加了学硕考试的师兄,果然在知识积累层面不同凡响。
不过南祝仁现在说的这种靠着忙碌来改善内心的方法一般也只适用于【心理问题】的层面,再往上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病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是生理上的变化,就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解决的了。
而哪怕是【心理问题】层面,能够被忙碌的工作“疗愈”的也是少之又少。
“更大的可能,只是让问题被暂时压制,等工作结束之后又会重新爆发出来。”南祝仁道,“甚至那个时候还会多了【身心耗竭】、【逃避型应对】之类的新问题。”
“毕竟心理的不适本身就是一种身体的警告,是潜意识在求救。”
“等着吧,年后,年后的咨询就会一下子多起来的。”
这不仅仅是南祝仁的个人推断,也是往年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
莫凯默默地记着南祝仁说的话,甚至还拿出笔记写着什么。
“等下次网上再遇到这种言论的时候,我就可以拿师兄你的这些话去和那些人对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