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薪火相传 (第2/2页)
“叮铃铃——”
下课铃声响起,打破了教室的寂静,却仿佛点燃了更炽热的火焰。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文武王,关于那个时代的精神,希望你们能继续思考。下课!”
“起立!老师再见!”
同学们齐声喊道,但许多人的目光依旧紧紧盯着黑板上那个名字,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亮与坚定。
少年心事当拏云。
那个千年前的身影,跨越了时空,在这一刻,与这些新时代少年的梦想与热血,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并将伴随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叮铃铃——”
短暂的课间休息结束,上课铃声再次响起。
刚刚还在热烈讨论历史课内容的同学们意犹未尽地回到座位,目光习惯性地投向门口。
走进来的是一位年轻些的、同样戴着眼镜却显得更活泼的语文老师,姓陈。她脸上带着一种“我抓住了你们小尾巴”的狡黠笑容,步履轻快地站上讲台。
“起立!”
“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陈老师放下教案,双手撑在讲台边缘,笑眯眯地扫视全班,“刚才在走廊就听到你们班热闹得很,杨老师是不是又给你们讲‘文武王’了?”
“是——!”
同学们拖长了声音回答,脸上都带着兴奋。
“巧了不是!”陈老师一拍手,笑容更盛,“咱们今天语文课要学的,正好也和这位‘文武王’贾天戈有关!”
“哇——!”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和兴奋的哇哇叫声,比刚才历史课还要热烈。
毕竟,刚刚燃起的热情还没消退,又能立刻在另一门课上接触到同一个崇拜的偶像,这种感觉太棒了!
陈老师很满意这个效果,她故意卖了个关子,等大家稍微安静,才慢悠悠地说:
“我知道你们很喜欢他,崇拜他,觉得他是大英雄,对吧?”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
“不过呢......”陈老师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个经典的、让学生们心头一紧的“坏笑”,“当我宣布下面这句话的时候,我想,你们可能就不会这么‘爱’他了。”
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吊了起来,纷纷追问:
“为什么啊陈老师?”
“是什么话?”
“快说嘛!”
陈老师看着一双双充满期待又略带忐忑的眼睛,终于图穷匕见,说道:
“因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由庆代大儒撰写的《平辽赋》及其相关评注,需要——全文背诵!”
“......”
教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刚才还闪闪发光的眼睛,瞬间失去了神采;刚才还兴奋雀跃的脸庞,瞬间垮了下来。
紧接着,便是一阵哀鸿遍野:
“啊——!不是吧!!”
“天塌了!!”
“陈老师!不要啊!!”
“《平辽赋》?听起来就很长的样子!”
“我刚燃起来的英雄梦,瞬间被背诵浇灭了!”
“我就知道!语文课的温柔背后总是藏着‘匕首’!”
同学们捶胸顿足,叫苦不迭,仿佛遭遇了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从极度兴奋到“绝望”的落差,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戏剧性的悲愤气氛。
陈老师看着台下这群“戏精”学生,忍俊不禁,却又努力板起脸:
“安静,安静!刚才不是还喊人家‘偶像’吗?怎么,为偶像背篇文章就这么难?要知道,这篇文章可是当年歌颂他平定辽东、收复故土的不世功勋的!字字珠玑,气势磅礴!能背诵下来,那是你们的光荣!”
话虽如此,但她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她知道,这群孩子虽然此刻叫苦连天,但最终还是会一边抱怨,一边认真地啃下这篇古文。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个数百年前的身影,他所建立的功业,他所代表的精神,会以另一种更深刻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血脉中。
这或许,也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传承吧。
只是对于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学子们来说,这份传承的“代价”,暂时有点“沉重”罢了。
教室里,求饶声、讨论声、翻书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与千年前的金戈铁马、盛世华章,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生动而有趣的画卷。
【两万多字的番外正式结束,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