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龙芯之母 (第1/2页)
何雨鑫挖角联想技术人员的事,很快在圈子里传开,引起了一些波澜。
联想方面虽未公开表态,但公司将黄河集团视作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对黄河公司卖出的计算机,他们汉卡的价格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可别小看那几百块,这个动作导致黄河计算机的销量降了一部分,还有不少单子丢了,尤其是大批量采购的。
“何总,现在怎么办?”
“没事,不就是个汉卡么,你这么的,跟客户说汉卡多出来那部分钱我们承担了。”
“这加起来也不少钱呢?”
“跟我们的利润比呢?”
“那倒是不多。”
“这不就是了,去谈吧,当然如果联想无限制涨价我们可不会资敌。”
“明白。”
何雨鑫可不想一直被人卡脖子,转头他就托人给新加坡实验室送去了最新的汉卡。
他在越洋电话里问实验室负责人:“皮特森博士,可不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小组,专门研究这个汉卡?”
“何先生,这个东西的原理不复杂,不过编码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有点难。”
“这样啊,集团通讯公司那边不是在搞这方面的东西,你们能不能联合攻克一下?”
“这个我要请示一下,我听会所他们那边的研发压力也很大。”
“好,用不用我跟董事长说一下?”
“你能说一下最好,毕竟我们是两个部门。”
“行,那你们先研究硬件部分,你们也可以去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产品,借鉴一下。”
“可以。”
何雨鑫给何雨柱去了个电话,何雨柱从通讯实验室调了两个人过去协助新加坡实验室。
新加坡那边,迅速抽调了人员组成了攻关小组。
目标是,研发出性能更稳定、成本更低、能直接集成到计算机主板或系统软件里的产品,摆脱对外接板卡的依赖。
电话中何雨柱还提了一个事。
“雨鑫,你去找一个叫黄令仪的研究员。”
何雨鑫奇怪道:“黄令仪?跟我大嫂重名?”
“嗯,这不重要。”
“那重要的是什么,大哥,这人有什么特别吗?”
“我这边看到些资料,这位女研究员在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是微处理器架构方面,很有想法。”
“她人在哪啊?”
“应该在中科院。”何雨柱道。
何雨鑫虽然对大哥如此具体地关注一个内地研究人员感到些许诧异,但他对何雨柱的判断一向信服。
“好,我立刻派人去查。”
“嗯,找到后你亲自去见一面,表示我们的诚意。她可能因为环境所限,一些想法还没机会实现,我们这里能提供她需要的平台。”
“明白。”
放下电话,何雨鑫便安排人手多方打听。
几天后,人找到了,黄令仪研究员此前确实在某研究所工作,致力于集成电路研究,但该研究所因经费等问题,发展受限,她本人的一些研究构想也难以推进。
目前她似乎处于半休息状态。
何雨鑫决定亲自跑一趟。
他带上一位助手,按照地址找到了黄令仪的家。
那是一片老旧的单位宿舍楼,环境略显简陋。
敲门后,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沉静的中年女性开了门,得知何雨鑫的来意后,她有些意外,但还是客气地将他们让进屋里。
家中陈设简单,但收拾得整洁干净,书架上堆满了专业书籍和资料。
何雨鑫没有绕圈子,直接表明了身份和来意:“黄研究员,您好。我是香江黄河集团的何雨鑫。我们了解到您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我们集团正在筹备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研发中心和芯片设计部门,非常需要您这样的专家加入。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国际一流的实验室设备、充足的研发资金以及完全自主的技术路线选择权。”
黄令仪安静地听着,表情没有太大变化。
她给何雨鑫和助手倒了杯水,沉吟片刻后才缓缓开口:“何先生,感谢您和贵集团的看重。我这一辈子,确实就想做点实实在在的芯片设计工作。不过.”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泛黄的资料,“你们是外资公司,目标肯定是市场和利润。我担心过去之后,身不由己,最终的研究方向会背离我的初衷。”
何雨鑫连忙解释:“黄研究员,这一点请你放心。我们搞研发,也是为了国内的的计算机领域发展,钱肯定是要赚的,不然哪里来的研发资金。”
黄令仪笑了笑:“何先生,你们的条件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不过,这件事对我来说太突然了,我需要时间认真考虑考虑。另外,我也得和家人商量一下。”
何雨鑫知道不能强求,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当然,这是大事,应该慎重。无论你最终如何决定,我们都尊重。黄河集团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离开黄令仪的家,何雨鑫心里明白,这次见面虽然没能立刻请动对方,但至少已经播下了一颗种子。大哥看中的人,绝不会是泛泛之辈,剩下的,就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了。
他没有再过多打扰,何雨鑫带着人走了。
他是走了,可到了晚上,黄令仪失眠了,外资公司、国际一流的设备、充足的资金、自主的研究方向等等等,这些条件,对于多年来因经费和设备问题而步履维艰的她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她起身去了客厅,找出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笔记和构想图,一页页翻看。
许多想法因为条件限制,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如果,如果真有一个平台能让她放手去做
他丈夫被惊醒,出来后看到她的状态不对就关切地问了原因。
黄令仪将黄河集团的邀请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令仪,这是大事,你想清楚。那边的环境、管理模式,都和研究所完全不同。而且,一旦去了,就等于这边的工作丢了。”
“我知道。”黄令仪叹了口气,“可你看看所里现在的情况,项目申请有多难?想买台好点的示波器都要打无数报告。我今年都这个年纪了,再不抓紧做点实在的东西,这辈子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你刚刚说的是黄河集团?”
“对啊,如果是别的公司我还没那么纠结。”
“他们势力确实很强,也很有名,但他们真的会支持你搞那些短期内看不到利润的基础研究吗?他们现在所在领域好像跟计算机没关系吧?”
“这也是我最大的担心。何先生话说得很满,可实际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
“要不你先侧面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看看他们以往在研发上的投入和口碑?”丈夫建议道。
黄令仪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稳妥的办法。
她决定找机会打听一下黄河集团,特别是其在技术研发方面的真实情况。
了解的结果让黄令仪震惊了,特区电子厂实验室研究成果丰硕,各大院校校办实验室都有黄河的影子。
黄令仪打电话给何雨鑫,想去参观一下,何雨鑫觉得这些不能代表什么,让黄令仪申请签证送她去真正该看的地方看看,黄令仪一咬牙答应了。
黄令仪的申请很快批了下来,出国考察。
何雨鑫亲自安排,派人护送她前往新加坡。
飞机降落,当黄令仪踏进黄河集团新加坡微电子实验室时,她感到一阵眩晕。
洁净无尘的环境、一排排她只在国外期刊上见过照片的先进设备、穿着白大褂忙碌穿梭的中外研究人员,这一切与她熟悉的研究所环境形成了天壤之别。
实验室负责人皮特森博士接待了她,并没有因为她来自内地而有丝毫怠慢,反而热情地介绍了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几个重点项目,包括对“汉卡”的逆向工程和集成化设计,以及更前沿的微处理器架构预研。
黄令仪看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图,听着研究人员用流利英语讨论着技术细节,她的手微微颤抖。
她走到一台设备前,小心地触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眼中闪过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台离子注入机,我们所里打报告申请了五年都没批下来。”她喃喃自语。
皮特森博士似乎理解她的心情,微笑道:“黄女士,何先生特别交代,您可以随意参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我们交流。他认为,真正的研发,离不开最好的工具,当然这里面看到的东西你不可以说出去,这关系到黄河集团的根本利益。”
“我明白,我明白。”黄令仪连连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黄令仪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她与实验室的华人工程师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模式和研发自由度;她问过一些技术参数后,发现黄河可不是在追赶,而是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了。
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个实验室是黄河集团董事长在很久以前就布局了,第一批人更是从北美仙童挖来的,不由佩服起来这位商人的眼光。
还有AMD的专利其实也在黄河下面,这个是打听出来的,她才明白为啥皮特森让她保密,这个消息太震撼了,AMD的技术居然是中国人的。
离开新加坡前,黄令仪给何雨鑫打了个电话,声音比之前坚定了许多:“何先生,我决定了,愿意加入黄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