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大宋文豪 > 第343章 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

第343章 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

第343章 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 (第1/2页)

崇政殿内,檀烟袅袅。
  
  官家赵祯端坐于龙椅之上,他虽因染了风寒而稍感疲惫,然目光扫过殿下济济英才,心中亦不禁泛起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欣慰。
  
  他隔着一层轻纱帘幕,看着下方的士子们,开口道。
  
  “朕览今科省试名录,见四海才俊荟萃,实乃国朝之幸。亦有苦学之士寒窗数十载,今日同样得列于此。朕以为尔等皆负经纬之才,故殿试之制,非为考校记诵,乃欲观诸生器识,望尔等尽抒胸臆,以文章施展抱负,朕当亲览佳构,为国抡才。”
  
  赵祯这话,不单是对陆北顾他们说的。
  
  实际上,今天来参加殿试的,并非仅有他们这些通过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的“礼部奏名进士”。
  
  在人群中,还有一批人数稀少,因多次应试不中而特许来参加殿试的考生,他们也就是所谓的“特奏名进士”。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都是老头。
  
  还不是苏洵、曾巩那种五十岁左右的老头,而是都六七十岁还坚持来考的老头,各个白发苍苍、佝偻着腰。
  
  考了一辈子换来这么一次机会,看着真的挺可怜的。
  
  而对于大宋来讲,这些“特奏名进士”通过了殿试之后,能不能活着等到守选期结束正式授官都很难说,故此这种制度基本上不消耗什么资源,给这些老头一个不花钱的进士名头也就给了,权当了却这些考生一生的夙愿。
  
  至于为啥非要设置这么个保底奖励呢?
  
  倒不是大宋真的很仁义,而是跟“围师必阙”一个道理。
  
  有这么一个保底奖励钓着,考不上的士子就会有两个期待,第一个期待是“努努力下次没准考上了呢”,这个期待能持续很多年而等到他们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考不上之后,第二个期待就是“坚持下去还有‘特奏名进士’这个保底奖励呢”。
  
  如此一来,一直考下去,人就不会走极端了,有助于维系整个大宋的稳定。
  
  想想看,如果没这个制度,有人学黄巢怎么办呢?
  
  考科举考了很多年都无望考上,一怒之下,寻思着“既然考不进开封,干脆杀进开封”,然后举兵造反,那大家不是都傻眼了?
  
  只能说,大宋在汲取唐末五代的经验教训方面,确实做得很好。
  
  而广义上的“殿试”,除了今天包括“礼部奏名进士”和“特奏名进士”在内的进士科考试之外,其实还有诸科考试,也就是除进士科外其他科目的殿试。
  
  只不过诸科殿试相比于进士科殿试,所获得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只有官家需要拖着病体,明天继续辛苦主持一下。
  
  在听了官家圣训之后,众士子按照此前礼部官员所教,对着轻纱帘幕后的官家齐齐行礼。
  
  此时,赵祯的目光也落在了最前面的几位士子身上。
  
  陆北顾的模样他此前是没见过的,不过殿试的座位都是按照礼部省试结果来排序的,故而他能按照座位一眼便确定谁是陆北顾。
  
  而赵祯虽然隔着轻纱帘幕看不太真切,但也能看出来陆北顾长得确如皇城司所言,英姿俊伟、仪表堂堂。
  
  而此前福康公主之事,以及杨安国、欧阳修等人或明或暗的举荐,也早已让这个少年的名字简在帝心。
  
  “若是朕的儿子们未曾夭折,怕是也都这般大了。”
  
  心里忽然掠过这么个哀伤的想法,赵祯只淡淡道:“开试罢。”
  
  内侍们捧着早已印刷好的卷子开始按照座位顺序往下发,而殿内的气氛,也开始骤然变得紧张了起来。
  
  尤其是第三、四排的那些闽籍士子,肉眼可见地亢奋了起来。
  
  上个月礼部省试那场罕见的大雪,于他们这般惯于温暖气候生活的南人而言,不啻一场酷刑。
  
  因此,几乎所有人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
  
  而眼下春和景明,又在能遮风挡雨的大殿内考试,没有了外部因素的干扰,他们誓要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一雪前耻。
  
  毕竟闽地文风鼎盛,科场竞争历来酷烈,他们背负的不仅是个人前程,更有一乡一族的殷切期望,甚至整个闽地的颜面。
  
  此刻他们唯有奋力一搏,方能不负闽地这“科举第一”的名声。
  
  章惇天性狷介,省试失利只视作天时不公,此刻趁着卷子没发下来,目光环视殿宇内的众人,心中唯有一念。
  
  ——“礼部省试算不得什么,今日方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而不光是章衡、章惇、林希、吕慧卿等人斗志满满,其他江南、淮南、荆湖等地的士子,同样也是要努力争排名的。
  
  当然了,不思进取的咸鱼也有,比如沈括,这小子正两眼发呆不知道想什么呢对于他来说,本来觉得需要备考几年才能考上,故而今年能考上进士纯属意外之喜,他自觉争不争排名也都是垫底,干脆就摆烂了。
  
  至于苏轼,随着身体情况的恢复,他的状态反而开始出现了明显回落
  
  没办法,文章憎命达,苏轼就是这种“处境越不好越能写出来好文章”的人,这时候前途已经没什么压力了,身体也重新变得健康了,反而也就没之前雪中挥毫的超神状态了。
  
  坐在最前面的陆北顾则是深呼吸了一口气,摒除杂念,将目光投向案上刚发下来的考卷。
  
  ——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了。
  
  按照顺序,早晨考贴经和墨义,先发下来的是贴经的卷子。
  
  把卷子浏览了一遍,陆北顾发现,贴经的题目难度并不难,至少远比省试要简单。
  
  这也可以理解,官家刚才已经明说了,殿试不考记诵,而且对于他们这种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来讲,贴经题目出的再难,其实也是难不住人的。
  
  故而殿试的出题思路就是干脆把贴经出简单点,让考生开场放松下来,接下来发挥出最高水平。
  
  陆北顾认真地把十道贴经题的答案都先在草稿纸上写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誊写到了试卷上。
  
  这个过程没花费多少时间,而陆北顾能感受到,在正前方,有目光始终在关注着他.
  
  不过陆北顾并不好抬头,殿试是有严格的礼制规矩的,若无允许,不得擅自窥探天颜,冒犯君王。
  
  故此,他也只能低着头熬时间,心里也开始琢磨起了昨天的事情。
  
  宋庠已经给他分析了,像是昨天的那种情况,宫内的内侍,为了躲避皇城司必然存在的监视,一般来讲,通常是无法将宫内的信息迅速传到宫外的。
  
  故而哪怕是位高权重如贾昌朝,昨天也同样处于干等的状态,等待着谋划成或不成,而无法及时从宫中得到消息,他与宫内的联系,不可能如宫外的田况给宋庠送消息那般畅通。
  
  但今天就不一样了,今天贾昌朝必然会得到消息,大概率也就会有后续的谋划出现。
  
  所以陆北顾也不能傻等着,如果等他考完殿试之后,官家下旨给开封府让他按照规矩接受调查,那么他就得跟着去开封府一趟,到时候该找谁,怎么说,都是需要提前细细思量的。
  
  而对于陆北顾来讲,他其实反而很期待这次接受调查。
  
  因为在陆北顾看来,贾昌朝的陷害不是没有破绽的,或许对方自觉能够消灭可能存在的人证物证,但他认真推理过后,觉得还是有机会抓住蛛丝马迹来进行反击的。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开封府得反过来配合他。
  
  说实话,这很难做到。
  
  因为他虽然与包拯见过,但两人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交情,甚至在热气球一事上,陆北顾对包拯还是有所隐瞒的,所以他完全无法确定开封府主官包拯对他是个什么态度。
  
  故此,在陆北顾的计划里,就没有把包拯当做他“反客为主”的点。
  
  “好在,还有他的副手王安石。”
  
  陆北顾心中暗暗思忖,到底该如何说动眼下正处于仕途上升期的王安石,来冒着风险帮助他去查此次陷害事件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