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刹那灿烂 > 第七十九章 意外的谈话

第七十九章 意外的谈话

第七十九章 意外的谈话 (第2/2页)

葛、谢二人的酒喝得并不多,再说都还是清酒,低度酒也不大醉人,只看他的意思,显然一副还没有说完的样子,谢明宇也只是在一旁听着,看了看葛自澹,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而葛自澹的这一通说,更是大出亨亚日的意料之外,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如此。说如此长的话,又顾左右而言它,让他抓不到主题,好像都是随性之说,说不上有所谓的失言。可能是自己还不能明了先生的心思吧,亨亚日心下想着。
  
  “这书自也会在你日后读书的书单里,到时再说。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塞给你看,然而世上的书何其多也,即使你什么其它的事都不做,要先把那所有的书读完,终你一生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让你读的书,也是按顺序一步步来,把于人生助益大的优先读完,日后有闲暇了,也不妨多看看这世间的造化玄奇,其实即使是小说这些,我也是希望你读一读的,只是不想你太早的接触到,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需要打牢基础之时,先把基础打牢才是关键,切不可乱了时序。时序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你一时可能也不是太理解。”
  
  葛自澹想了想,还是说道:“话说一点可能会有点不爽利。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德安府的粮食来说事,我们每年收几季粮食你是知道吧?”
  
  亨亚日有些意外,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有自己的事,不过既然先生问起,赶紧摆正姿态,回道:“回先生话,我自是知道的。每年的端午前后几天是麦收季,接着就是耕田插秧了,中秋前后几天是收稻米的时候,接着又要耕田种麦了。”
  
  “是啊,端午时节收麦插秧,中秋时节收稻种麦。但你若是在端午时节种上麦子,而中秋时节去插秧,你想想到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吗?”
  
  “啊?没听说有这么种的,估计收成不好说吧。只麦子的不好说长成什么样,不知道是不是只长叶子不接穗的;中秋才插秧的话,那天气马上就要转凉了,起霜降温、下雪的,也不知道水稻抗不抗冻了。说到底,可能即使都能成活,多半收成成问题。这收成一旦出了问题,普通百姓就不是饿饭这么简单了,这天下就得大乱了。”
  
  说着、说着,亨亚日眼睛一亮,又说道:“先生,你是想通过这样说来描述时序的重要性的问题了吧?”
  
  “是的,但这只是最为简单、外露的时序问题。由时序出发,以小见大,后果怕人。不但其它事物自然生长需要仰赖时序,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人生在什么阶段,就要做和这个阶段相适应的事情来,不然那后果可大可小,小的贻笑大方,可能一笑就了了,太大的话,这人的一生或就蹉跎终老了。你现在这个年龄学会判断,也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才是会令一生受益最大的事情。而如何选择的问题,就多从我让你看的五本书和史书中来,这是最基本的判断。若是想要的更多更好,就要在这个基础上修枝剪叶的,那就是要知道什么是真假,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良和暴虐等等。那些枝节是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础上才会延伸的问题,这时你就得补充新的认知,读新的书,认知新的事物,开始新的阅历和旅程。”
  
  亨亚日听这段话和以前看那五本书的感觉差不多,而且先生从对不对开始,先是延展到事情的复杂性和出发点,再到利益得失,又延伸到进化时序,刚刚还谈到了判断和基础,中间掺杂着现实与憧憬,先生到底想讲的是什么,五官争功么?亨亚日扪心自问。
  
  现时显然来不及让亨亚日多想,只听葛自澹接着说道:“基础和枝干,就像没有涂颜料的绘画,底子都在,后面的书就如同教你审美,教你着色,教你一点一点的丰富它、完善它。这也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积淀,慢慢的随着个人各种素养和品质的丰富,增色添彩的。厚积而薄发,即便随意挥洒,也总能得到一副色彩斑斓的好作品,也只有这样,生活中遇到各种情势,都能游刃有余。后面那些不是无用功,只是在有取舍或者按重要和优先程度排序的话,它们要排在后面,有它无它无碍做对的事情,只是做事情的过程可能不会那么的尽如人意,会有些遗憾的地方,后面增补的这些,就是为了减少遗憾,把对的事情做的相对完美,就是把对的事情做对了。”
  
  亨亚日这才多少是明白一些先生讲这番话中所包含的含义,讲来讲去的是为了讲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而做的铺垫,当然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当前先生安排的书读好,以后再读那些增添颜色的书,按部就班的打好基础了再说。这些话原本先生是不屑直说的,今日也不知为了何事,说了这么一通,而且还是用的是和那语,先生倒是身体力行的按照他的说法来了,亨亚日听得很吃力,但也都按要求应对,幸而自家的话说得不多,一时还能应付。
  
  不知道是不是说到这里,葛自澹不想接着再往下说了,只说道:“你先看会儿书吧。待稍晚些,人少点了,我们再出去透透气。”言罢,却是一反常态的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脑后,就那样枕着双手闭上了眼睛。
  
  亨亚日转眼看谢明宇的时候,见他正好相反,盘坐着,只闭上了眼。左右看看,亨亚日想想也索性暂时先不去看书,而是拿出笔记来,把今日读书和先生的讲话以及途中自己观察到的先生、明宇的表现也略微记了记,一气呵成后,自己读了一回,就把日记收好搁置,拿起未完的史书来,再看。
  
  史书看起来就容易得多了,结构往往也简单,主要就是叙事,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做了何事,有些记录还添加了一些事情的后续反应,大部分则无,添加了后续反应的就是史的作者想要你看到的倾向。就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样,人们自发的来,至于为何来,是不是来偷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来,就是要聚人,要踩出条路来;然则他在这里就不讲瓜田李下的,至于要不要避嫌,那就很次要了,甚至如果要避嫌就不应该踩出路来。桃李是谁的不重要,那玩意总归是要被吃掉的,我吃好过你吃,我吃我还能念它点好来,你吃算什么玩意。这大约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了,同样的一个事物、一句话,不管语境,正反看,正反听,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自取自己喜欢的味道。而那些为人师或是好为人师者,总是喜欢传扬他认为对的东西给人,或也是作者的本意,以为自己得到了真解,殊不知都是说自己想说的,骂自己想骂的,赞自己想赞的而已,还就此披上一个引经据典的博学外衣,却有些贻笑大方了。还有很多史,都是作者道听途说的,听到了只言片语自己来二次创作,绘声绘色的,“吾将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是也”这类的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只能说故事会很成功。说是史,其实它是一坨屎,虫子吃完尸体排的便便,还有人能从中咂摸出香甜的味道了,真是蔚为壮观,吃屎都吃出了境界来。
  
  亨亚日读史自然是读得很快,里面的故事基本上都能记上,这是拜他的过目难忘所赐。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委实不多,有时把同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要做的事联合在一起看时,才觉得稍稍有些意思,只这样的话,有些累,就在读的过程中,选自己在意的人或事多花上一些精力来看,其它的就只是看过而已。自然,过目难忘不是过目不忘,在意的记得的时间就长,不甚在意的或慢慢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再提取,或就淡忘了。这不同于学校那课本,总是要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去看很多个轮回,自然就会烂熟,而那稍稍需要动脑的算术等,也只是来来回回的把学到的东西来来回回的套上不同的外衣,翻来覆去的打扮,其实它还是它,洗净铅华后,归于平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