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忆往昔(十五) (第2/2页)
“又过了一天,杨彦之忽然过来,说是正好有一些个古物贩子最近从内地到余斛来,和余斛本地的同行交流,说要搞了一个所谓的内部销卖会,大家互通有无,另外再小范围的请一些人赏买。他算是圈子里的人,人脉广,又有钱,是别人重点笼络的对象。他也给我张罗了一张请帖,说就在今日下午,到时他和我一起同去。我就问他这中间可是有什么门道没有,主要是真假难辨,要是打了眼,一桩美事可能会变成笑谈,吃亏上当的还是小事,茶余饭后的被别人当成傻子,那就太难堪了。再说我这还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另外对那些物件的评鉴真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幸好,杨彦之也算是这方面的行家,不过他也不是尽知尽识的,他长于祭、礼、实用器中的那些铜、铁、金物件,对书画也是泛泛,当然比我这门外汉要强多了。杨彦之说圈子里那些东西买卖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就是民不欺官,你要是一锤子买卖,你进不去那圈,进了圈,就得守那圈里的规矩。你欺骗一个握有权力之人,往小了说不是拿自己的营生当回事,往大了说是自家的身家性命,还又有可能牵连到身周之人,往往他们都忌讳的很。所以你表现得越是强势,那些人就会越老实,知道有些人自己是惹不起的,自然也会陪着小心伺候。我明白杨彦之的意思,这个事情倒是很好办,只是不值当深思。我们只要把汽车开过去,他们一个个的都得陪着十二分的小心,轻易不敢糊弄我们。只是他们也不想想,谁家权贵会自己亲自下场到他们那种场合中去;即便是存些玩闹的心思去,多半也鱼龙白服,不会让你察觉到什么异样;这种招摇的当是不多见,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或许别人根本不在乎。只这里面有没有些杨彦之的小心思,我是不在意的,让他树立些权威出来,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这人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下午时,我们开着汽车去了福海路的一处大宅,这是个老式的宅院,只到的时候门口已经停了不少的马车,我们亦是有意落在了后面。门口张罗的人,见得我们到来,显然是惊呆了,忙从院里唤出一人过来迎接。那来人在见到杨彦之从车上下了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就赶忙笑着迎向我们。这下请柬也不用看了,他径直引着我们进了院子。院子很大,屋子却并不算多,只布局讲究,山石水塘造型别致,奇树怪石依势而立,浑然一体,却是一处好所在。引路人说已经开展了,是要先去一边吃茶然后再看展,还是直接去展室。杨彦之看向我,我只说去展室,那人就带着我们直接去了展室。展室设在正宅,这正宅的房屋建的相当高大,是有些仿道观或是庙宇里的大殿的样式造就,平日里也不像住人的模样,有些众人议事的议事堂或是大客栈中的大堂的样子,通透阔大。屋子里面沿东西走向布置了两排长案,长案间距两丈余,案面蒙有桌布,长案百米有余,中间有拼接的痕迹,长案的尽头处是一个独案,和长案无二致,案上放着展示的物件,琳琅满目。进了展室,那引导人告罪,说我们尽可以到处随便看,有什么看中的物件只需和案旁值守的人交代就行,自会有人前来说和。规矩杨彦之自然是懂的,他和那人说了两句闲话后,那人就拱手告辞,走开了。我和杨彦之在展室内四处一边走、一边看,我这下才算是大开眼界,器物、书画、金石等等各型各样,琴、棋、文房用品、印章、杂耍、祭器、礼器、漆器、织品、画本、小说,甚至还有一些名人的手工。当然了,我来的意图是确定的,一边看,一边寻,还好,终于给找到了三幅麦芾的字帖,和人招呼过。至于扇面和画本,看到了不少,始终都不太满意,不是不好,而是立意都是情趣自然,男女情事的多,显然都不太适合送老丈人。杨彦之看了之后,也是摇头,笑说就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我一听笑了,说这样的话,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被打。说笑间,却是被一本《本草全录》的手抄本给吸引,抄本纸色陈旧,保存的却很完好,内里字迹清晰,字体纤细,功力却不算高,有些粗糙,但贵于书面整洁,整体看有种美感,纸质依然很坚韧,没有粉化、虫噬的迹象。只字迹看起来和当今又有些差别,行文习惯也有些不同,内间或有些插画,画的也很潦草,和刊行有差,抄本著名的是次珍李。书上的内容,本身并不新鲜,是日月朝时医家时珍先生所编就,后世都有刊印行销。行销本也分好些年代多个版次,甚至也曾有行销本远渡重洋的,在国外有些人手中也是持有的,这中间也有些人收了一些不同行销本,自己留存,抄本样式的倒是少见。意动即行动,这书是要送给丸子,她当是喜欢的。又选定了一样,心情大好,在后面接着看的时候,一时倒是看到了一些剑、匕这类兵器,心里一动,把这送给老丈人,他该当是喜欢的,而且杨彦之对此还有些研究,越想就越是感觉不错。我们国家一向有英雄、侠者配宝剑的说法,宝剑又不单单是兵器,还更是权力的象征,这个文化意义也是不小。送宝剑这其中的寓意他应该懂,只是夸他是英雄、侠义、权力,这是不是有点过了,心中这点小心思一起即消,自当是奉承他了,毕竟现在还算是融洽的长辈嘛,更何况对丸子那是没得说的,必要的尊重还是要的,更何况有些也是基于事实的。我把这想法说给杨彦之听,他对这想法表示认可。于是就托他替我从那些物件里面挑选一些合适的东西,因他也算是这方面的行家,正好让他挑一挑,过过眼。我在案子上发现了一把匕有点与众不同,感觉有些意思,于是拿起来看,杨彦之则挑好了一把剑,我把匕也递给他,让他也看看,他拿起仔细看过后,只对我点点头,说现在不方便继续分辨,等下大家谈时,再看看,我点头应允。这回任务的前期看起来很好,此行的目的大部分达成,后面应该就轻松了些,这中间杨彦之也替自己挑了一些物件。整个展室的重头应该是中间的独案上放着的两件物件,一件是个玺印,说是宋北时期,某个皇帝侧妃的官玺,这妃子在史上也曾权倾一时,影响不好说,褒贬不一,不过史书上多是负面,只是即使到了现在,仍有这侧妃的一些故事传说在民间流传。另一件是一个圣旨卷轴织物,是末朝中期,天下正是中兴时,永正帝教化百姓所用,是申饬的名教罪人责己诏。只这织物并未打开,用锦囊包裹着。全场物件的来历,并没有人来说明,只因是于御用有关,所以这两件是身价倍增,尤其那诏书更是有研究价值,在那些专门研究永正帝这等人物的手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不过这些于我们都没什么关系,也不太在意。慢慢的转遍了全场,又选了件金凤碧玉簪,凤是黄金铸就后琢磨而成,活灵活现的,镶嵌在碧玉簪体的顶端,碧玉通体水冷云纹,整体看这簪子也是美轮美奂的。作为实用器来说,带在头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那可就会摔坏,不如全金质地结实耐造,当然了,拥有者又有谁会在意它碎了又如何呢?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倘若是全金的话,耐造是耐造了,可又显得俗气、寻常了,一般没有其它含义的话,是不值当拿到台上来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