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忆往昔(十六) (第1/2页)
“自此,收获已满,杨彦之也给他自己搜罗了一些物件,不过种类也比较杂,只看来也大多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那些物件,我是个外行,自然发现不了其中的特别之处,不过他自己倒是挺欢心的。他却是不贪心的,选的也不多。终是看完了全场,见再也没什么可以再看的了,我们就出了展室,杨彦之在前面带路,去了一侧的隔间。隔间里有四五个人看来也是刚聚齐,正在等着的样子。我们一入屋,早先引导的那人赶紧起身给众人介绍,杨彦之他们都认识,我自己这里也只说葛姓。那人让人给上茶,然后又让人把我们选中的物件全都送到这里来。一见之下,那几人大概是没看到有自己特别在意的东西,似是也松了口气。在说起具体的物件时,原本他们对外是不说出处的,因中间可能会有一些阴私之事,只对我们看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在都是来路清白之物。一件件的物件大家过目,中间就有人悄悄的撤去了一些物品,剩下的这些,请了原主人一一说过得宝的过程,多是在破落户或是物件本家落败后的遗物,这些人应该也都是这行当里的行家,至少可以分辨得出一些古旧或者真假来。还好,我所想要的那几件物件中,居然没有一件赝品。意外之喜是那宝剑和匕也算是有来头的,宝剑是末朝时期曾经的一个高官的佩剑,剑的工艺和火候不清楚,只他后来因夷狄说,带领部下反了,兵败身亡,佩剑为原部下拾得。这人的后辈因生活艰难就售出了,倒也不贵,主要是因为收件的货主对造剑工艺火候也不懂,铭文在剑身根部,也不似史上有名宝剑的样貌。只对剑鞘有些研究,至少剑鞘算是个好东西,所以价格压的也比较低,那后辈估计也是困顿急了,反正比新打一把剑贵了不少的样子,也就没太计较出手。另一把匕即便是货主也是不晓的,只看造型迥异,和现时明显不同,有些像剔骨尖刀的样子,模样有点丑,只刃口风寒,锐利无比。货主当场拿了一沓约一分高的宣纸在木板上展平压实后,平放在地面上,平伸胳膊,用两个手指夹住匕柄,把匕刃尖向下自落。那匕应声而落,直接穿透纸张后,扎再木板上后就矗立不懂,尚有差不多一半的刃身露在外面,这锋利程度令人咋舌。匕柄估计是货主后来寻了匠人新制的,和匕看起来并不协调,只是方便手握。这匕确实是一屠户售出,他只说是祖传,除了锋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是试着卖出,改善一下生活。这货主也是喜欢这利劲,见也是个旧物件,要价又低,就当个玩意随手就给收了,只手柄处油腻难清,清理干净后柄身凸凹不平,也不像是铭文的样子,拿在手中又有些膈手,就寻了手巧的匠人做了个包皮,日常当做防身的实用物件,这回摆出本来是凑凑数用的,不想被我瞧中了。这些个物件价值都不高,高一些的是那字帖,一共有三幅,只这些东西不当吃又不当穿的,在动荡的时局下,不及金银来的有力。字端笔正的是两幅诗帖,写得很随性的是个杂记,都是从同一个破败家里收来的,都是真迹,看看里面传承有序的印章似也在佐证着这些话,只没有什么大家、名家,传的手数也较少。三幅作品里面只随性之作更得多人喜欢,可能与麦芾癫狂的性味有关。一番探讨之后,所有的物价都给估了个价,其中的《本草全录》和金凤碧玉簪他们的意思就是送我们了,可能是他们也一直留意我对这两件物事关注的时候要更多些,另一方面货值确实也不高,就想送一份人情。我只说不必如此,也不太在意那些事。杨彦之给他们汇了钞,都是他们原州大商号的通票,当时市面上虽有些新开的银行,只这是新奇的事物,大家都将信将疑的,还在观望中,所以多还是用些老办法。事情办完,他们原本准备留我们用餐的,我们确实没兴趣,另外展会的客人很多,总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好把营生完全给放一边,只说日后再聚,我们就出门了。他们热心的让人把我们购得的物件包裹好,又送到车上来,我们上车出发之后,还见得那几人愣愣的在门口和我们招手再见。”
“汽车往回返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挑选物件的时间并不算长,价钱上那货主给的也都比较实在,也没什么价好还的,也是不费时间,主要是讲述物品的来历和展示物品的特异,有些费时,不过这些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好手段,而且另外还是有不少好处的,算是见证了一部分的历史。虽然也没什么用,又不把它当营生,只当是乐趣了,不过都还是蛮有意思的。在车上,杨彦之有些兴奋,上车未久,他就张口欲说那匕,还没说出第三个字时,我只示意他不要讲这个。这倒不是我看出了什么,只是有些话却是不方便给第三者知晓。他当即醒悟,顾左右而言他的,尽说些他挑的那些东西,那纹饰,那铭文,那造型等等的,都是不多见的,价值也不小,应该是物有所值,说得眉飞色舞的,听起来也很专业的样子。杨彦之的言语给我提了个醒,这个匕应该是有些讲究被他发现了,想来该是个有来头的物价,不像那宝剑,虽说看起来来头也不算小,也有不少事说的清,但也未见引起他太大的兴趣,由此可见,那匕必有独到之处。到了家,见到杨彦之的马车也正在门口等,估摸着丸子已经早回了,我有些焦急,就当先而行。杨彦之在车里拿东西,那司机随后帮着把我购得的物件一起送进屋,被东哥接过拿到楼上书房去了。稍后,却是杨彦之带着自家车夫随后跟进来,手里拧着他今日新购得的一个香炉,一个天尊道像,体型也都不算太大,只拧起来多少还是有些费劲的。他说这是今天送我的礼物,也没包装,就这样直接送了。正好明宇进屋看见,不待东伯接手,一手一个,自己接过后,就也往楼上去了。司机和我们告辞,杨彦之也要走,我本来是准备留他们用晚餐的,只都不肯留下,只好送他们回了。这送客出门时,看看马车,再看看汽车,心想送佛送到西吧,让他排场一些也好,今天也是辛苦一天了,汽车明显比马车舒服的多,今日又是帮忙,还倒贴礼物,害得我好生过意不去。于是就拜托司机一回,让他送杨彦之回家。杨彦之也没有推辞,在这全余斛地界,能有汽车者,比两只手的手指头也多不出几个来,这心意当也是足足的了。看着他们里消失在暮色当中,再看看四周,已经是到了点灯时分了。此时,电灯在余斛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轻轨电车都在街头跑了有好些个年头了的,东伯过来锁好了大门,我们就一起往小楼去了。”
“我们一进屋,丸子就让我去洗手,说餐食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歉意的看了看丸子,赶紧动作起来。用过饭后,我和丸子一起上了楼,把今天新购得的准备给丸子的东西都拿给她。丸子见了那《本草全录》果然很激动,她学的是西医,但是在药草上,其实和那国也是有这方面传统的,丸子也有涉猎,家里甚至也藏有好几种《本草全录》的刊行本,只这一本明显是特别的。丸子打开书,粗略的翻动着,盯着插画看个不停,激动地说她还从未见过此等手抄本,更别说这手抄本很特别,明显不是某些爱好者或是膜拜的后人心血来潮之物,那插画也是很珍贵的东西,描绘的细致、传神,不像随手之作。至于另一件金凤碧玉簪,丸子也很欣喜,只是两种喜各有不同。丸子回到卧室去,把头发重新梳妆了一遍,用这簪把头发扎好,然后又回到书房,转动身躯,展示给我看。其实,她推门进屋的时候,金凤随着步伐摇曳,再配上丸子高挑挺拔的身材,妖娆多姿的躯体,顾盼留情的眼眸,娇羞可人的装扮,精致细腻的面容,配着屋里的灯光,真是令我沉醉。随着丸子转动的身躯,沉醉中不知醒,只在那海洋中载沉载浮的,甚至于我自己起身抱住丸子时都不自知,可能是下意识的动作吧。我们相偎而坐,把今天购入的物件都一一展示给丸子看,还把那展会的情行和逛展观感以及那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全都讲给丸子听。丸子听了后,也是很感慨,这世事无常,任凭你多大的英雄,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荣光不再,更有不肖者,多少年的积累顷刻间烟消云散,只余一地鸡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