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1章 我们的立场(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
首相府位于曼谷市西北部一个幽静的街区内,占地面积并不很广,站在街上,透过铁栅栏就能看到里面的白墙绿地。
每到暮色降临之后,首相府总会明亮的灯光所笼罩,白色的欧式建筑在灯光的照耀下,在黑夜中分外的显眼。
首相办公室位于建筑的左翼,办公室并不大,但却是这个国家名副其实的统治心脏。
自从王国复辟以来,范静捷作为这座首相府主人,就一直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绝对权力。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军人出身的他以其铁腕手段而闻名,正是靠着铁腕推动着暹罗的经济发展。
虽然他的作风和严肃气场总在人心中形成一种高大的形象,要是只看他的半身照真以为他是有着高大健壮体魄的人。
可实际上,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五。
可就这个个头不高的男人,从根本上改变的这个国家,即便是那些被他投入监狱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虽然他让像他们那些的少数人受苦,但不能否认的是他让四千万国民过上了好日子。
但作为这个国家的首相,范静捷非常清楚所有的成功来源于那里。
“克劳斯需要了解我们的立场。”
在张永胜的话音落下时,范静捷默默坐在那,即便是身着西装,但多年的军旅生涯,一直影响着他,身姿如松般挺拔。
黝黑的面膛那双眼睛闪过的目光,仍然是犀利的。
“那么,你觉得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呢?”
虽然范静捷的语气看似温和,但看着张永胜时反倒带着股审视般的锐利,仿佛能瞬间捕捉到细微动静,
“我的回答是——我们的立场是不变的,我们永远只会追随长安的脚步。”
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的张永胜同样也是军人出身,他和范静捷还是军校同学,四十年他们返回祖辈的故土,加入军队,他们都曾在那场战争流过血,战争磨砺的他们的意志。
也正是战争教会了他们要学会抵抗,所以,当年面对迫害的时候,他选择了拿起武器,而不是逆来顺受。
几年后,当他们乘着吉普车进入曼谷的时候,他们夺回了这个国家——在长安的帮助下。
再后来呢?
在长安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建设这个国家,来自通商产业部的顾问帮助他们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方案,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为这个国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港口、电网,来自SEA的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的经济面貌。
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才有了他后来的重化工产业发展。
正是在SEA的无私援助下,才有了“曼谷奇迹”。
在张永胜的话音落下之后,范静捷并没有表明他的态度,而是提到了另一件事:“永胜,你知道吗?几年前,我们有一位老同学,曾经当面说过我——说我们是长安的傀儡。”
“你知道我是怎么回答的吗?”
张永胜点头道:
“没有长安就没有现在的暹罗,是长安给这里带来了自由,是长安给这里带来了财富,长安所改变的并不仅仅只是暹罗,而是整个南洋……而无论如何,暹罗都是南洋的一分子!”
这就是范静捷的回答,同样也是其它国家的回答。听着张永胜重复自己当年说过的话,范静捷点着一根雪茄,抽了一口,说道:
“无论如何,暹罗都是南洋的一分子!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永恒不变的立场。”
过去南洋是一个地理名词,而现在呢?
南洋早就成为了一个世界,一种生活方式,而身处其中的各国,自然是不可能改变自身所身处世界。
“那克劳斯为什么会这么问?”
张永胜显得有些疑惑。而范静捷则摇了摇头,说道:
“克劳斯想要了解的不是我们的立场,而是我们在这件事中的立场。”
虽然看似相同,但却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国家的整体立场,而后者只针对这件事本身。
“现在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在和他们改善关系,无论如何,我们总要面对这种变化,对此,阁下也是赞同,为什么当年复辟之后,仍然与其保持关系,其用意就是为了应对现在这种变化……”
其实他们一直在应对这些变化,就像两年前,星洲那边就已经访问过那边了。那是一种试探性的接触。
不过,作为南洋唯一和那边有着官方关系的国家,暹罗并没有进行这样的试探。
而这一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双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官方接触,而在此之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
不过这边是这个表面,也是独一无二的。而早在去年前,他前往长安的时候,阁下就曾经告诉过他。
在美国对他们开启大门之后,接触是不可避免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现在的这种接触。
默默的抽了一口烟,然后范静捷稍微沉思了一会,说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做出让步,现在的接触,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我们需要他们关闭那些营地和电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有助于我们之间的互信。”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互取所需,范静捷看着张永胜,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