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0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更,求订阅) (第1/2页)
几乎是从进入大华汽车的瞬间,考察团成员们的目光就被眼前的景象牢牢吸住——不是国内车间里常见的人山人海、焊花四溅,更闻不到工厂车间里普遍有着的尿骚味。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什么?
是而是一条安静运转的焊接流水线,数十条银灰色的机械手臂悬在半空,像被施了魔法般精准地舞动着,正给传送带上的汽车车身焊接部件,它们甚至可以自动抓取一些部件。
“这……这个,这个就是工业机器人吗?”
考察团来自汽车工业局的工程师下意识攥紧了手里的安全帽,声音里带着几分发颤。作为汽车工业局的工程师,他在汽车厂干了二十年,对于汽车并不陌生,焊接车身全靠人工,六七个焊工围着一辆车,手里的焊枪喷出刺眼的火花,焊花溅在防护服上“滋滋”响,一天下来最多焊三辆车身,还得时刻盯着焊缝,生怕出一点差错。
可眼前这些机械手臂,没有焊枪的轰鸣,没有飞溅的焊花,只有机械关节转动的轻微“咔嗒”声,一条手臂刚焊完车门,另一条手臂就精准地接上,给车身焊上底盘支架,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传说中的工业机器人吧!
随行的介绍人员笑着上前介绍:
“这是焊接机器人,每条机械手臂都有六个自由度,能模仿人手完成各种角度的焊接,定位精度能达到0.1毫米,比人工焊接更精准,还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
“0.1毫米?”
考察团的一名工程师凑到流水线旁,眼睛瞪得溜圆,说道:
“这机器怎么能这么准?怎么会比人工还精准?”
他看着机械手臂末端的焊枪,像长了眼睛似的,在车身的焊点上轻轻一点,一道细密的焊缝就成型了,没有一点多余的焊渣,比人工打磨过的还要平整。目光中的惊讶是难以掩饰的,已经不是惊讶了,而是震惊!
现在的科技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流水线的节奏。传送带上的汽车车身每隔三分钟就往前移动一格,刚到下一个工位,新的机械手臂就立刻跟上,从焊接车门、底盘,到安装车架,全程没有一点停顿。向导说,这条线一天能焊一千多辆车身。
他的语气非常平静,就像是在讲述着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似的,毕竟,对于这样的生产规模,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
“一千多辆?”
那位汽车工业局来的工程师猛地抬头,手里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他只是在心里简单的算了算,就明白了其中的差距。眼前这条线,就靠这些“工业机器人”,居然能顶一天的产量,居然比一汽一个月的产量还多?
他看着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工作,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这哪是在造车,这简直是在“生产”汽车,机器一开动,几十万个零件组成的汽车。就像工厂里生产螺丝钉一样,接连不断的“冒”了出来,精准、高效,没有一点人工的疲惫和误差。
车间里很安静,只有机械运转的声音,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机械手臂上,泛着金属的光泽。
考察团成员们没人说话,他们就那样的注视着那些在灵活的机械手臂,看着它在空中运转;有的盯着传送带上的车身,眼神里满是震撼。
在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毕竟,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一位工程师走到控制台前,虽然他并不知道的站在台前工人在监控着什么,但是,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那些应该是机械手臂的角度、焊接温度、焊接时间。
这些数据都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操作员只需要根据产品参数的不同调整一下数据,就可以生产新的产品了。
他小声对身旁的人说:
“刘工,你看……这哪是现代化的工厂啊,这简直是未来世界才有的样子……”
刘工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看着眼前的焊接流水线,心里像翻起了巨浪——原来汽车还能这么造,原来机器能比人做得还好、还快。
确实,就像别人说的那样,这就是未来世界。
他们就像是一进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一样,看到的都是这些宛如未来世界一般的东西。
离开车间时,他们回头望了一眼那些还在运转的机械手臂,似乎是想要把这一切都记下来。
而在参观过程中,佟可为只是陪同着考察团的团长,相比于技术,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对方聊天,聊天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他表示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去唐山考察时,团长立即发出了邀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