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勇不可当 (第1/2页)
陇南诸羌消息闭塞,这多多少少会带来一点优势。
正所谓无知者无所畏惧,当高阳龙、常茂各率七百车骑从营地后方涌出,整理队伍向前压进,并树立起金鹰大纛、雄鹿大纛时,结阵而进的一个个诸羌百人矛阵竟然向左右翼展开,持矛缓步推进,企图正面硬撼虎豹骑的冲击。
这些陇南诸羌持矛重装步兵的士气并未受到压制和削弱,左翼战线的高阳龙则立刻调派豹骑向更外围迂回,企图侧击或从后袭扰羌人矛兵。
不曾想前进的十几个羌人百人阵也开始变阵,形成了一个‘∠’,高阳龙舍不得拿虎骑正面冲击羌人矛兵。
在他眼中,任何一个虎骑的价值,不亚对方一个百人方阵。
他舍不得死人,可羌人矛兵阵列隙缝中还伴随着持弓散兵,他思索之际,正面羌人矛兵立定后,这些持弓散兵从矛阵隙缝中前进,开始抛洒箭矢。
羌人用的是也是汉边军的制弓技巧,甚至用的就是与汉边军一样的强弓,可能这些羌人弓手的射术也与汉边军一脉相承。
就如赵基麾下义从部队与虎步军的装备、战术高度雷同一样,当年这些羌人的父祖就追随凉州三明剿灭东羌,所以当时的汉军会不遗余力进行教授。
这些年天下大乱,天下大乱之前凉州先乱。
携带家人宗族乡党走投羌中避难的汉边民豪杰比比皆是,这些人也会带去先进的生产技艺与战术。
此刻与陇南诸羌作战,也就对方没有整齐的旗号、号服,否则与汉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种感觉,更像是与曹操、袁绍交锋,像是汉军之间的内战。
赵基向左观察高阳龙之际,右边战线的常茂就直接发动了冲锋。
二百虎骑、四百豹骑分成了左右两个攻击箭头,以锥形阵的方式提速、冲锋。
铁骑践踏滚滚而来,地面震动,挡在正面的四个羌人矛兵齐齐变色,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时,羌人矛兵中的散兵弓手最先脱阵、转身奔跑。
这些散兵逃亡立刻动摇了矛兵的意志,几乎就在碰撞前的半个呼吸里,正面的羌人矛兵出现各种异常状态。
固然有的矛兵扶稳了矛,矛柄抵在地面斜斜瞄着前方,他们的矛刃洞穿了披铠的虎骑、披甲战马,可这些矛兵也被惯性之下的虎骑践踏、冲撞!
而更多意志动摇的矛兵,则被虎骑践踏、冲撞,只要擦着、碰着,就没有能善了的。
虎骑冲击之后就是豹骑,又是一轮更为密集的践踏。
赵基收回目光向右来看时,就见四个羌人重装矛兵百人队死伤狼藉,而虎豹骑还在冲锋、追击,百人车兵组成的护旗队有二十九台战车,也是跟随前进。
车上的弓弩手抛洒箭矢,射击残存、本能抱团的小股羌人队伍。
“这才是我想打的仗!”
赵基指着右边,扭头看诸葛瑾:“子瑜与文曼在此观战,记录各队战况。”
“喏。”
诸葛瑾应下,张张嘴想要劝谏什么,犹豫半天也只能闭嘴,眼睁睁看着赵基戴好面具,抓起一杆长槊从三层高的木台上一跃而下。
长槊最先钉在冰冷冻土之上,而赵基顺着惯性而下,可双手抓在槊杆,于是身形缓缓顺着长槊平稳滑下落地。
诸葛瑾探头来看,就见赵基已经弃槊,抬腿健步登上战车。
三层木台之下,诸葛亮一身两裆铠外罩半旧掉毛的羊裘,头戴一顶札甲盔,直愣愣望着面前稳稳钉在地面,整个刃部没入地面的长槊。
槊杆长一丈六尺,木台高三丈六尺,也就是说赵太师刚才持槊一跃,身体只在空中向下掉落不到两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