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切都很宁静 (第2/2页)
“我怀疑,这些烟草是他们最后一点烟草。他们却给了我。”
钱忠书就明白了。
至少在英国这边的史料中,有关于“里斯本丸号”的情节是大体可信的。
这些水兵们来自英国的天南海北,总不能说他们特地为了此事串通吧?
在这场营救行动中,主要涉及到中英日三方,日本自然不会提供资料,而现在又有了英国的资料,要把这件事情钉死,只剩下当年那一群沉默的渔民了。
钱忠书主动申请回他的老家走访此事。
“你不是之前才做过手术吗?”余切有点不想让他去。
钱忠书今年77岁了,他比马识途还大。而且因为一些原因,钱忠书并不喜欢抛头露面。
“还记得我以前和你说过什么吗?”钱忠书道,“我说‘在你的一切成就中,唯有成就是完全名符其实的’,其实你已经超过了我对你的寄望!”
余切没想到钱忠书会突然提到旧事。“怎么,你现在又有新评价了?”
“我确实是有一些个人看法,余切。”钱忠书说罢,沉默了片刻。
他提到一个余切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张俪和陈小旭两个人。
目前,知道余切“忠贞不三”的,已经不在少数,只是余切低调的从不提起。
钱忠书早年是信基督教的,后来形势有变,他不承认了。但他还是受到这些价值观所影响,钱忠书对鲁迅不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觉得鲁迅在感情关系上混乱,不够干净。
为何钱忠书推崇胡适之呢?
因为胡适之太会伪装了,而且胡适之写日记呀!日记里怎么会写自己坏话?
搞笑的是,钱忠书实质上年轻时喜欢在柳巷之地停留,但他觉得这不是感情,只是纯粹的寻欢作乐。
前些年,钱忠书还和自己的学生有“柏拉图式恋情”,他夫人亲自去“捉奸”,当然了,他也不承认,而且很坦荡。
妻子是妻子,是不能有什么逾越的。他没有对不起妻子。
钱、名分……通通都留给了他老婆杨江,这是一段完美婚姻,他也是个道德楷模。
余切这方面做的不好,竟然坦荡荡的忠贞不三,让钱忠书觉得一个“完人”自甘堕落了。
“‘融冰之旅’后,我并没有经常的在外面夸赞你,其实我最为骄傲的就是和你有过这一段经历。我想……我不是一个像我现在这样,表现出来这么谨慎的人,这不是我。”
“你做了一些有风险,但大家都称道的事情!我已经这么老了,这是我最后一件能做的事情了!”
余切明白了,钱忠书有搞事出风头的心,但他不敢搞,于是寄托在余切身上。
谁知道呢?
钱忠书很拧巴,不像余切的老师马识途那样实在。余切和钱忠书相处这么久,也谈不上真正的忘年交。
但是,这是钱忠书少有交心的时候,余切当然不得不答应了。
于是,在12月,钱忠书回国探亲。他的“探亲”是假,寻访里斯本丸号事件的内幕才是真。他仍然是社院的副院长,到地方后自然受到隆重欢迎,下级干事纷纷来接待。
钱忠书短时间就调动了大量资源,他的行动比余切快得多。
舟山当地其实一直有人关注此事。当地的离休老干部,文化系统的几位主管人都做过实地调查,积累了许多珍贵史料。
拿来一看便知是真的,和英国人说的一模一样。
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关键人物缪凯运消失不见了。此人曾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当时他想尽办法运送了英国战俘脱离陷阱,功不可没。但几年后,缪凯运被怀疑通共,虽然未能有确切证据,他还是被杀害了。
舟山本地有许多见证物可以作为证据,用来表明英国政府知道此事:
49年,英国人曾在港地举办了个感谢仪式,港督向中国渔民赠送了一条“海安号”渔船;
被救的英国战俘抵达渝市后,穿着中山装亮相,留下来照片;
以及为感谢中国渔民的救命之恩,战俘们纷纷把财物送给渔民:口琴、戒指、军用水壶……一些留存到了现在。
钱忠书给余切发来消息:“我们有充足证据证明,里斯本丸号事件的真实性。我甚至找到了英国驻华大使写给中国的电传信件,上面完整记载了整个事件经过。”
“英国人清清楚楚的知道,我们救助了他们近两千个人,捞起来了三百多个人,这是白纸黑字写上去的!”
“当时民国的外交部门很震撼,发函到江浙地区的省办公室,询问是否有此事发生……可惜那时已经是1948年,国内无暇顾及这一事件,草草了事。”
真相大白了!
一开始是民国政府并没有重视这一事情,他们忙着打内战;后来风云大变,英国人不再愿意提起,日本人更不会提起,里斯本丸号便永久的沉没在了海底。
等到余切看完这些资料,他的也彻底写完。历经一整月的奔走相告,“里斯本丸号”事件已经在欧洲有了些知名度。
德国人顾彬先后三次评论余切,称赞中国渔民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伦敦的唐人街,有个身家过亿的华人富豪,看到故事后激动得涕泪横流,主动来赞助余切的行程。
“自从我在英国做生意后,总是受到许多刁难,总在道德上被人鄙视。一旦稍有不同,就不是什么文化差异,而是劣根性!可我们的道德没有比别人差!”
电视台也录制好了素材,准备为英国人敲响1988的圣诞新年。导演柯文思道:“我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涤,我相信里斯本丸号事件,可以作为消除误会和偏见的典型事例。”
12月中旬,因前不久美苏协定的《中导条约》正式签署生效,一时间,整个欧洲都陷入到和平的荣光中。意识形态的差异似乎已经远去,人类正在越来越好。欧洲获得了他们祈求已久的宁静和安全。
到目前为止,似乎一切都极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