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文豪1983 > 第24章 《里斯本丸号》发表

第24章 《里斯本丸号》发表

第24章 《里斯本丸号》发表 (第1/2页)

余切在英国调研走访了数日。
  
  陆续有当年从里斯本丸号上幸存下来的战俘,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他。一些人已经死去了,他们的后人得知余切正在追查真相,也找到余切这边来。
  
  里斯本丸号有个叫蒙泰格的炮手,死的时候他儿子只有七岁。
  
  余切来到这个叫“蒙泰格”的士兵墓前,表达了他的哀悼。这里没有蒙格泰的骨灰,甚至没有什么衣物。在墓碑下有一行蒙格泰家人留下的小字:
  
  【蒙格泰可能死于西太平洋,死因是淹死】。
  
  原来,在二战时期英国政府为了逃避支付昂贵的抚恤金,必须要“死要见尸”。
  
  蒙格泰死的太远了,当然无法找到他的尸体。所以,英国政府拒绝承认蒙格泰的烈士身份,把他认定为“失踪”。蒙格泰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死没死,只好在墓碑上写下“可能”两个字。
  
  不愧是大英帝国啊。
  
  余切道:“我们现在可以将这个‘可能’删去了,蒙格泰先生的确死在了中国东海,否则他肯定会回到英国来!我甚至能为您指出他淹死的大概范围。”
  
  “中国东海?那是一个什么地方?”蒙格泰的孙女道。
  
  余切取来一张中国版本的世界地图。
  
  这些英国人先是被地图吓了一跳:原来在中国的地图上,中国处在世界的中心,而不是英国在世界中心。
  
  而且,英国在世界中原来那么渺小,而中国却那么遥远和巨大。
  
  余切的手指摁在了江浙舟山区域,说道:“蒙格泰先生就葬身在这一片海域中。”
  
  “他死得是否壮烈呢?”
  
  余切道:“并不怎么壮烈,但他死的很有价值,他为反法西斯奉献出了他的生命。蒙格泰先生所在的客货船沉没过程,就像是一出家写出来的三幕剧。”
  
  “什么样的三幕剧?”柯文思道。
  
  钱忠书也很感兴趣,“想不到你还对英国文学有研究。”
  
  “第一幕,设定和开端,人物依次登场:被俘英军和日军看守登船,战俘被投入环境恶劣的舱内。”
  
  “第二幕,发展和对抗,美国潜艇射中里斯本丸号,大船下沉。日本人将英国战俘封死在船舱中,战俘拼死反抗,跳出底舱逃生,却又遭遇到日军开枪射杀,他们走入到绝望之中!”
  
  “第三幕,拯救和结局。在战争机器的轰鸣声中,附近无人在意的小渔村的渔民们,凭借朴素的感情拯救那些英国人。他们的船只简陋,也没有经过训练,最终救起了约三分之一的人,剩下的人沉没在那一片海域中。”
  
  三幕剧是西方常用的故事结构。最早在古希腊时代的神话传说中,那些吟游诗人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叙事手法。只是到现在,这三幕剧的受难者是英国人自己,反而中国渔民是那个带来圣光的天神。
  
  此时,蒙格泰的儿子放声大哭:当年他只有七岁,现在他已经五十多岁,几十年间他都饱受痛苦。
  
  这样的情况很多,一个名叫肯尼斯的英国水兵,同样处于“可能淹死了”或是“不知道去哪里隐居”的迭加态。
  
  余切的调查让肯尼斯的家人相信,这个水兵在四十多年前早就死去,肯尼斯的死变为确凿无疑的事情。
  
  英国水兵巴罗也有这种遭遇,自从巴罗“落水失踪”后,他的女儿从小就活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当中。当余切来到巴罗家中时,巴罗的女儿哭诉道:“我父亲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他还那么年轻,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这件事情就像是被藏在了地底下,没人提起也不为公众所知,几乎没有人听说过里斯本丸号。”
  
  随行的英国导演柯文思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愤怒:政府显然有意在隐藏真相。
  
  他对余切道:“我不相信这一切都是巧合,恰好所有人都忘记了!过去的历史当然是悲剧,而更悲剧的是,我们竟然不愿意承认它!”
  
  一行人在伦敦较为繁华的牛津街随机找路人访问,问题都是同一个:“您听说过里斯本丸号吗?”
  
  不论是风度翩翩的金融精英,还是刚上学的大学生,答案都是相同的:“没听说过。”
  
  “有八百多名英国战俘在那里死去了,还活下来了三百多人。他们被中国渔民捞了起来。”
  
  被访问者往往极为震惊:“这是真的吗?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
  
  几天下来,这些饱受痛苦的里斯本丸号战俘后代,以及一无所知的英国社会,都让众人都感觉到了极大的反差,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连一些水花都没有呢?
  
  余切很快便创作出一篇名为《里斯本丸号》的同名,以英军视角来展开,详尽描绘了战俘们在运输船舱中遭受的如同人间炼狱般的苦难,以及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日军后续上岛搜捕战俘的紧张情节。
  
  钱忠书是第一个看到的人,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完,先是长叹一声……然后又道:“你这是不是还没写完?”
  
  他的手指向故事的最后一页,只见到,几位英国士兵正刚刚避开了日军的海上巡逻,上岸后在中国渔民家中养伤了一阵子,本想就这样躲避到战后,却又听说日军要上岸搜查——他们害怕有活着的英国战俘,向国际社会揭露他们的罪行。
  
  于是,这几个英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又要开始逃难……
  
  “只写了个开篇呢!”余切说。
  
  “那你这就是一个中篇了,我认为你还可以写得更长一些,最好是一个长篇。”
  
  “我怎么也写不了那么长啊!难不成写个好几代人,好几百个人物?完全没必要!”
  
  “那太可惜了!”钱忠书又叹道。“我本来希望你能多写长篇。”
  
  在他看来,余切的成就在当代人中已无需质疑。余切所要比较的对象,开始变成了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的巨匠们,这对中国文学也是很有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