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六章 徐世绩噤声孝刚

第四十六章 徐世绩噤声孝刚

第四十六章 徐世绩噤声孝刚 (第1/2页)

说话之人,乃屈突通。
  
  他这一通话,算对,但不算全对。
  
  若是彰显军威,得打赢了才好彰显,这场战斗,两下姑且算是平手,只能说是不堕士气。
  
  倒也罢了。这罗士信之勇,几年前在瓦岗的韦城旧寨,李善道就已是亲眼所见,程咬金更不必多说,论之武勇,比罗士信还要强些。却遣骑往城下示威时,李善道就已料到,李密可能会派他两人出战,是以遣去示威的两支汉骑的主将,他也都是挑选的本军的一流战将。城东者是李君羡,城北者则是李孟尝。并为万全起见,在城北、城东各布置了接应之人,城东便是薛万淑,城北是张士贵。这下比拼,虽未胜了罗、程,然不分胜负,也算已是不错。
  
  一场小斗,不值多言。
  
  李善道点了点头,接住屈突通的话,说道:“君羡与万淑首战挫敌,且录两人之功,待攻克管城,一并重赏。然此不过开胃小菜,眼下之要,还是在於管城。这场与李密的决战,具体该怎么打。”提起手,指向管城及城外的魏营,“诸公,管城已在眼前,公等有何高见?”
  
  “大王,管城这块硬骨头,臣之愚见,仍是得按既定方略,得慢慢啃,不能急。”屈突通说道,他也指向管城内外,“李密的防御扎得太密。城外四面,营垒环绕,箭楼林立,前掘沟堑,而诸营间以甬道相连。内依坚城,外则诸营互为犄角,贸然强攻,恐损兵折将而无功也。”
  
  ——“甬道相连”也者,如前所述,甬道即用土石、木板夯筑而成的封闭通道,可容士卒在其中隐蔽行军,往来援救。李密这些天,在管城没闲着,干了好几件与守城有关的要紧事,除加固营垒外,便是大建甬道,将城外诸营之间、并城外诸营与城之间皆紧密连通了起来。
  
  薛世雄捋着花白的胡须,声音浑厚如钟,沉声说道:“屈突公所言极是。甬道贯通,一则,敌便可迅速调援,进退有据,攻守相济;二则,有甬道遮掩,於我军而言,难以察知其兵员调动,虚实莫测,更增攻坚之难,也许会陷入被动。因以臣愚见,欲破此局,须得先断其甬道。使其内外难顾、诸营孤立。唯如此,方能先将其城外诸营各个击破,继而图取管城。”
  
  断其甬道,确为破局之要。
  
  李善道遥望城北魏营间的甬道,摸着短髭,沉吟稍顷,说道:“若断其甬道,公等有何良策?”
  
  薛世雄是沙场老将,对此挺有经验,说道:“大王请看,诸魏营间的甬道虽看似坚固,然并非尽以土木筑成,其中颇有以木板、茅草覆土者,尤其转角、或与营垒交接之处,为求工省,更多用木板搭建。此易於我军火攻也。若能遣精兵夜袭,携油炬火种,潜至近处,以火箭射之,乘风纵火,必可奏效。一旦火起,各营必乱;且又火势蔓延,甬道隔绝,营外援断。我军趁此,便可分兵数路,或攻其薄弱营垒,或歼其仓皇救火之师,则密纵有良策,亦难挽回。”
  
  说到底,还是李密用来加固城防的时间太短,因此许多工事只得草创,未能尽善。
  
  甬道虽大致已将各营相连,然正如薛世雄所观察到的,却的确是颇有以木板等构建的薄弱之处,尤其西、东两隅,木构居多,覆土较薄,遇火极易引燃。用火攻,是个不错的办法。
  
  李善道抬头望了望天色。
  
  从昨天起,天就阴沉下来了,云层低垂,风中带着湿意,似是有落雨之兆。
  
  火攻固然是个可选的办法,可如果下起雨来的话,这个办法就没法用了。
  
  忖思了下,李善道点头说道:“薛公此法甚好,但须观天候而动。今云势郁结,或是风雨将至,若仓促行之,恐反为火所误。此法,现不可用,须当暂缓,看看到底下不下雨,待到天色转燥,风向有利,再遣死士潜行,用薛公此法,纵火焚烧方可。”
  
  薛世雄应道:“是,大王所虑甚是。”
  
  “大王,甬道是个麻烦,除此外,还有个麻烦,也需尽快解决。”于志宁说道。
  
  于志宁本在贵乡,协助魏征,处理河北的军政诸务。大军此次出白马之前,李善道特将他从贵乡召到了军中,让他专门负责大军的一应后勤等事务。
  
  顿了下,于志宁继续说道:“便是用水。附近水源,已被魏军污染。周边乡里的井中,大都飘着死鼠,被魏军投了毒;近处的河湾也被倒了秽物,水色发绿,腥臭扑鼻,根本没法饮用。我十万大军,方下饮水,只能从数十里外的管水远途运来,需动用上千民夫,耗时耗力。
  
  “正如大王所虑,天阴或雨。若再有雨水,尽管可接雨为用,然接的雨水,肯定不足使用,还是得依赖远运。道路泥泞,车马难行,则取水更难。臣愚见,须立即遣吏,寻找水源,挖掘深井,以求得可用之水;并组织人手,广设净水竹棚,以明矾、沙石、木炭等过滤脏水,使之勉强可用,以暂解燃眉之急,同时严令各营节约用水,凡洗漱等事皆予限制。”
  
  水源被投毒,这还是李善道征战这么多年以来,头次碰到的新情况。
  
  他不知道,此乃是祖君彦献给李密的计策。
  
  但这个问题,确实是个较为棘手的麻烦。听了于志宁的话,他说道:“卿言甚是。此事关乎全军日用,须即刻施行。命工曹协同地方乡老,连夜勘测地脉,择高燥处掘井;净水竹棚限明天搭成,各营分派卒、夫,轮值取水,不得有误。传令下去,若有浪费用水者,惩之。”
  
  于志宁应诺领命。
  
  见李善道与于志宁关於用水之事对答已毕,边上的陈敬儿上前一步,叉手行礼,进奏说道:“大王,臣等来城北,觐见大王前,先已观视过了城东的敌情。城东魏之诸营,与城北魏营相同,亦是栅垒高筑,互相以甬道相连,外掘深壕,置有鹿砦、拒马等物,守备森严。
  
  “然城东诸魏营之守军,察其旗帜,多孟让所部。孟让为延霸、沐阳数次大败,士气已沮,军心惶惶。若思欲破敌之甬道,臣敢请之,督率本部,先攻城东,以孟让营为突破口。其军怯战已久,我军锐气正盛,当可一鼓而下。若是得手,可再趁势进取城北等诸魏营。”
  
  李善道听罢,抬眼看了下陈敬儿,又扫视了下他身边的高曦、高延霸、刘兰成,嘴角露出赞许笑意,说道:“五郎、沐阳、延霸、刘卿,卿四人引偏师,两万之众,连下开封、莆田两城,特别开封,系魏军重兵驻守之地,却亦轻拔,按期抵至管城,与主力会师,实属难得!”
  
  他目光落在刘兰成身上,语气更显温和,笑道,“刘卿,尤其你,先佐綦公顺、王薄,转战琅琊、东海、下邳诸郡,所向披靡,收降豪帅十余部;后雍丘告急,你引五千人进驻汴水北岸,呼应城中,又牵制王伯当部数万,使其徒劳旬月不能克城,雍丘得以完守;此次攻开封,你更又献‘声东击西’之计,白天佯攻西城门,吸引守军注意,夜里强攻东城门,一举拿下坚城,此计奇正相生,端得妙略。卿此历战之功,功莫大焉!今取管城,望卿再接再厉!”
  
  刘兰成赶紧躬身拱手,谦逊地说道:“大王谬赞,臣岂敢当!前转战诸郡,仗大王威德布於四海,方所过皆降;支援雍丘,臣无寸功,全赖陈大将军、杨公勠力坚守,乃得保全;开封之举,则全靠了将士用命,陈大将军与两位高大将军统筹调度,臣不过是提了些浅见,更是不敢居功。今从大王伐李密,大王霸业奠定之机也,臣自当尽忠竭智,以报大王之恩。”
  
  “卿不必过谦。卿之功劳,我皆记在心中,亦待攻克管城,一并封赏!”李善道摆了摆手,微笑着,又夸赞、勉励了刘兰成几句,目光重回向陈敬儿、高曦、高延霸,语气从温和转为坚定,说道,“五郎,你请攻城东之策,甚合我意。孟让数败之师,确有可击之隙。沐阳、延霸,你两军与五郎军休整两日,看看天气,若可,便试攻之。刘卿,你为五郎参赞军机。”
  
  却是城东诸军,陈敬儿、高曦、高延霸,三个大将军,没个主次不行,因陈敬儿资历最老,性子又好,谦逊而不争功,能听建议,李善道已是令陈敬儿为主将,高曦、高延霸为其副。
  
  便陈敬儿、高曦、高延霸、刘兰成四人接令应诺。
  
  “至於城北、城西、城东三面。”李善道扫视屈突通、薛世雄、焦彦郎、萧裕、独孤神秀等将,说道,“便按在白马拔营时,已定之方略。薛公,待城北、城东营筑稳妥后,你即率你部,转至城西筑营。城东此面,不做筑营,神秀,遣你部骑,每拨千骑,轮替游掠便可。”
  
  毋庸多说,这依然是攻城时惯用的“围三阙一”之策。
  
  诸将应令。
  
  “待城外三面,我军诸营皆筑好后,即仍是按既定之方略,将三面驻兵,悉分为攻、援、驻三部。攻则轮番上阵,以疲其守;援则随时待命,应变突发;驻则守营休整,以备后续之需。”
  
  诸将再次应令。
  
  李善道环顾诸将,末了说道:“当三面围定,开始前期之施压进攻时,公等须记,要点在二。第一,就是咱们已经议定的,此前期之攻,目的是为疲敌,让魏军终日紧绷,夜里睡不安稳,消耗他们的体力、士气;同时摸清他们的援军规律,比如哪营受袭,其它营多久能来援、来多少人等等;第二,则便是视天气情况,若是允可,就依薛公之策,先以坏其甬道为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