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四章 两路破竹忆檄羞

第四十四章 两路破竹忆檄羞

第四十四章 两路破竹忆檄羞 (第2/2页)

李密心头阴云笼罩,登城头,手扶冰冷的垛口,观望敌情。
  
  遥见城北、城东的汉军,皆是在距城外魏军连绵营寨仅十余里处下寨。
  
  但见营寨依地势起伏,连绵足有二十余里,望之无际的汉军兵士、民夫已在壕沟深挖,鹿角密布,巡骑往来如织,刁斗声声相传。军容极盛。各部汉军,除了李善道的大纛、各部主将的将旗外,又多竖“义”字旗,随风招展,显是汉军在彰显“讨逆义师”之名。
  
  正观望间,见数百汉骑分作两股,从城北的中军方位驰出,各举着两面大旗,驰到了城北、城东的魏营近处,向着营内、城上将两面大旗打出。
  
  一面旗上大书:“背恩弑主,不共戴天,三军虎贲同讨逆。”
  
  一面旗上大书:“负义降暴,罄竹难书,八方志士共诛贼。”
  
  这两面大旗很大,长达数丈,上边的字都如斗。
  
  在城头上的李密看得一清二楚。他身边的王伯当、裴仁基、孟让、徐世绩、贾润甫、郑颋、祖君彦、程咬金,还有从虎牢撤回的罗士信等,并及城墙守卒,不用说,自是也都能看清楚。
  
  城头诸将见之,无不色变。
  
  李密亦是脸色铁青,握着剑柄的手微微发颤。
  
  “背恩弑主”、“负义降暴”,在阴沉的天色下格外刺眼,尤以“罄竹难书”四字,最是令他扎眼。这四个字,是祖君彦代他写的讨隋檄文中的名句,原文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当时他看到这句话后,深为激赏,觉得写得真不错。
  
  没想到,却被李善道用在了此时、此处,用在了讨伐他的身上。
  
  由这两句话,他不觉想起了十天前,李善道出兵白马时,传出的檄文。
  
  檄文的内容,李密看了好几遍,几乎都会背诵了。
  
  这道檄文浮现在他的眼前,写的是:“伪举义李密者,性非忠烈,门承周胤,荷隋厚恩而怀枭獍之阴,闻鼙鼓即露饥鹰之相。遂窜千里而附玄感於黎阳,参幕府乃妄献抱薪之谋。空负虚名,算失帷幄,致月余旋覆,玄感悬首,密独潜遁。亡命蒿莱,类丧家之惶犬;冻伏草泽,泣穷途之寒星。乞食江湖,见弃群雄。天地虽广,竟无容身之所;四方豪杰,孰施援手之恩?
  
  唯翟公弘天地之仁,独推赤心以容帐下。开瓦岗之金匮,授虎符乃克兴洛。效晏子之德,甘荐魏公之号;巩盟坛上,屈行推戴之礼。恩同再造,义贯丹霄。而虺蜴反噬,白虹贯帐。杀贤窃柄,毁六合之根基;戕义负恩,愤三军之肝胆!
  
  犹记瓦岗矢誓,诛暴隋而拯黎庶,清寰宇以安兆民。岂料忠义其表,奸利其里。攻洛垂败,即生背义之心;东都召至,遽作屈膝之降。朝秦暮楚,岂有拯溺之诚?反复无常,唯存窃国之心!昔举反旗标赤胆,今伏阙下表谄颜。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李善道等受命皇天,恭行天罚,兴讨贼之师。周文举、李公逸、綦公顺慕义来归;徐圆朗、孟海公负隅授首。孟让、裴仁基溃於淮汝;李士才、常何、邴元真降於辕门。单雄信折戟河阳,王当仁灭於巩洛。今百万之众,盛出白马,拔坚克壁,十日而兵临管城。铁甲映日,尽彰翟公未瞑之目;征鼓震云,俱扬义师除暴之志。看管城之郊,戈矛如林,皆求报故主之恩;睹洛口仓前,旌旗蔽野,正为解民倒悬。以此讨逆,何逆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今义师已聚,豪杰影从。瓦岗旧部,皆衔悲而待进,欲雪翟公之冤;山东壮士,俱扼腕以争锋,愿诛无义之贼。汉旗所至,耕者弃锄,织者投梭,耄耋稚子,箪食壶浆。山河同愤,日月共鉴。既挟忠义於胸怀,志还万民以太平。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有斩密首来献者,封万户侯;有敢附密拒义者,夷其三族。传檄州郡,咸使知闻。”
  
  可以说,此檄将他过往种种的不堪,全都给揭露了出来。
  
  其中罗列的其罪,没有一条不是真的。
  
  他看的时候,只觉得字字如刀,刺入心腑,至以他的枭雄心性,都面上发烧,羞愤难当。
  
  这道檄文中,其它的不必多说,“效晏子之德”这句,可谓是最为辛辣的讽刺。
  
  何为晏子之德?
  
  指的是晏子的一段典故。晏婴的车夫驾车时神态自满,其妻暗中观察后,批评丈夫虽身材高大却甘为仆役,而晏子虽矮小却谦卑有为。车夫听后改过,晏子得知后,便荐其任大夫。
  
  辛辣之处,在於一个将李密比作了车夫,再一个李密的个头确实比较高,比翟让高,也很符合他和翟让的身高。此典不仅指出他本为翟让之臣,更讥讽他空有魁伟身材,却德行有亏。
  
  “明公!”一声大喝将李密拉回现实,却是年轻的罗士信挺身上前,厉声请战,“明公,李善道欺人太甚!末将愿率精骑出城,为明公先歼此数百汉骑,以挫其锐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