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阔别已久的黑市 (第2/2页)
在场的人听见后,暗暗骂了几句之后。
有的人就只能怪自己没有早点过来,要是早点过来,买到肉的就是自己了。
不一会,买到肉的人,从李友德手里接过肉,便直接离开黑市,害怕被别人抢,所以就头也不回的离开。
有一部分的人看见那些人,手里拿着肉,悄悄跟了上去,他们没有胆子在黑市范围动手,不过出了黑市就难说了。
剩下的肉被李友德仔细裹好,重新塞进包袱里,牢牢系在腰间。
在场的人,看见这一幕,虽然觉得奇怪,明明还剩下不少肉,为什么不卖。
但是李友德他们不肯卖,他们也不能强迫李友德他们卖。
只能暗暗骂了几句后离开。
“逛逛!说不定能找着益民要的东西!”大鹏立刻点头,把装钱的布袋往怀里塞了塞,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李友德点了点头,把别在腰间的肉,紧了紧便跟上大鹏,两人在黑市中逛了起来。
经过一番的兜兜转转,终于没人留意李友德和大鹏两人。
大家都还要买东西,虽然大鹏和李友德两人身上还有肉,但是总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他们两个身上。
黑市中,还有别的人卖肉,虽然数量没有那么多。
李友德和大鹏两人,往更里面走去,越往里走,摊位越少,摆放的位置,更零散,卖的东西也更杂。
有的摊前摆着旧书字画,有的堆着铜器铁器,还有的用黑布盖着东西,只等识货的人来问。
李友德和大鹏放慢脚步,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每个摊位,手里的手电筒光压得很低,只敢在物件上轻轻扫过,不敢惊动摊主。
在黑市逛摊,“多看少问”是规矩,贸然搭话容易引起警惕。
走了没多远,两人的目光同时停在一个靠里的摊位上。
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绸缎马褂,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端着个缺了口的瓷杯,坐在小马扎上,背靠着墙,闭着眼睛像是在打盹。
摊位上没摆多少东西,就铺了块深蓝色的旧绒布,上面放着三四样物件:一个半尺高的瓷瓶,瓶身上画着淡淡的青花,瓶口沾着点细小的土渍。
一只碧绿的玉镯,放在绒布中央,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没有明显的裂纹。
还有一枚黄铜扳指,上面刻着模糊的云纹,旁边还零散放着两个铜铃,铃身有些氧化发黑。
“这老爷子看着像个遗老。”李友德凑到大鹏耳边,用气音说。
大鹏点了点头,看这个派头说不是遗老都不相信。
两人之前听周益民提过,黑市上的遗老手里常藏着宝贝,这些人大多曾是大户人家,手里有不少古董字画,过惯了富足的生活,肯定不会满足于粗茶淡饭,所以黑市中,有少遗老遗少会将好东西拿过来贩卖。
两人对视一眼,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在摊位前站定。
他们没说话,只是蹲下身,用手电筒的光轻轻照着绒布上的物件,瓷瓶的底款模糊能看出“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青花颜色浓淡相宜,不像是新仿的。
玉镯掂在手里沉甸甸的,贴着皮肤凉丝丝的,扳指的铜色温润,刻纹虽然磨得浅了,却透着老物件的厚重感。
“两位,看点啥?”闭着眼睛的老人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有力,眼睛依旧没睁开。
李友德和大鹏被突如其来的声音给吓了一跳。
缓过来的两人,李友德先开口,声音压得平稳:“大爷,我们就是随便看看,您这瓷瓶、玉镯,都是老物件吧?要是想出手,您开个价,合适我们就收了。”
老人家睁开双眼,摇了摇头:“我不要钱。”
这话让李友德和大鹏都愣住了。
黑市交易向来认钱,怎么还有不要钱的?
大鹏忍不住追问:“大爷,既然你不要钱,要不然我们用肉跟你换?”
老人家还是摇了摇头:“肉也不要!”
李友德和大鹏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连平时百试百灵的肉都没有用,两人一时间,都抓摸不透大爷,到底要什么东西。
大鹏忍不住直接问道:“大爷,既然连肉都不要?那你想要什么?总不能说,等待一个有缘人,免费送吧!”
老人家不急不慢开口:“想什么,当然不会白送,我只要粮食?”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要粮食,顿时有点为难,这次出来只带了肉,并没有带粮食。
不过还是要搞清楚,到底要多少粮食先,总不能连价格都不知道,就跑回去跟周益民说吧!
李友德连忙问:“大爷,把这些全包,要多少粮食?”
老人的目光落在瓷瓶上,慢悠悠地说:“瓷瓶要二十斤白面,玉镯要三十斤,扳指十斤,铜铃五斤一个。”
李友德和大鹏心里快速盘算,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七八十斤白面而已。
“大爷,如果白面不够,能用棒子面来凑吗?”李友德害怕周益民的白面数量不够。
老人思考了一下:“棒子面也行,不过一斤白面换四斤棒子面。”
大鹏顿时就急:“大爷,你这样就不厚道,一斤白面不是换三斤棒子面吗?”
老人开口:“你可以用白面来买,我有没有叫你用棒子面来买?”
两人没有想到大爷会这样说,不过看样子,这些东西,应该能被周益民看上。
大鹏和李友德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们没有带这么多粮食出来,要不然这样,明天同一时间我们把粮食带过来。”
老人家陷入了思考当中,没过多久便开口:“好,不过我只等一天,超过了时间,到时候卖出去,不要后悔。”
说完,就用包袱将东西打包好,直接离开。
没有跟两人多说一句话,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卖家,谁让他手里有周益民想要的东西,只能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