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父母,传奇者 (第1/2页)
云雾缠绵,绕峰三匝而不散。竹梅依依,垂露半含而欲滴。
溪柳拂波轻漾,翠绦钓影,水漾时惊起一队文禽。红梅临水照镜,蝶翅沾香染得半翅霞色。
如此福地清和之象中,转头那洞扉深处,却见石壁沁寒,苔痕斑驳。惟见顶上一方琉璃藻井,映下朦胧柔光,映得四壁朽木霉气氤氲成幻一般。
觉光跌坐于枯蒲上,缁衣泛白,掐动念珠百八子,转得珠上木纹尽褪。
藻井透下些微光照面,斑驳光影于他那面上晃荡,将面上虚假平静给打破,苦、悲、哀、惊等等情绪随面上光斑一道荡开。
眼看已有入魔迹象,其腹中忽涌股股暖流,原是二僧虹化灌顶时种下的真如种子发作。
这种子之说,出自于佛门经法,指一个人其过去一切身心变化留下的印记,譬如前世的行举、智识、经验等等所留下的印记,也可称之为一种前世遗留下来的潜在习性。
这种子可分为杂染的,有漏的,或者部分清净的,这些划分也就是表明一个人六根不净的轻重程度。
而真如种子则是能证悟真如的清净种子,此等真如种子也是种子通过三密佛法「熏习」而成。
即佛弟子通过学习佛陀说话(口密)、佛陀行举(身密)、佛陀智识(闻密),以这种清净的佛法活动,就会将种子熏习成一种新的、清净的种子,也就是真如种子。
在这二僧真如种子之中,存有的关于二僧的行举、佛智、禅悟等等,此刻一一投射在觉光的身上,熏习着觉光的种子,令他轻易间便堪破心魔内障,可也使他更为清醒的痛苦着。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伴随佛偈念罢,季明的身影从洞外明艳风光中走来,来到了觉光的面前。
季明视线不在觉光的身上,还是朝着头顶上的藻井看去,在藻井的盘龙像上,那盘龙琉璃像的大口“咬着”一对断足,这对断足已微微脱水,发紫发青。
“灵虚.”
拨珠动作停下,觉光抬起那张被愧疚折磨得脱相的面孔,道:“你的任何惩罚,我都接受,唯有一点,请不要因为两位师傅在大劫中立下的功绩,从而对我网开一面。”
“你在赎罪?”季明盯着那对断足说道。
觉光没有回话,没有表情,麻木了一般,直到听到季明的下一句话。
“这样是感觉好一点,还是更难受一点。”
“更难受了,像是坠入无间地狱,不得超脱一般。”
“也对,你到底是天资不凡、聪颖灵秀之辈,很难通过这种刻意的自我折磨,从而让自己产生已经受到一些应有惩罚的状态,你很清楚这些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
你越是自我折磨,就越是痛苦。
但是你只要仍是良心未泯,那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自己稍微“喘息”一会儿。”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觉光重复这首佛偈,问道:“你道出此偈的意思,可是要我就此离去,保全我二位师傅的名声,最好悄无声息的死在外面,死在无人知道的角落。”
“你果然是冥顽不灵!”
季明抬起一指,点在觉光额头前,以幻破幻,打破觉光元神内积蓄显化的种种内魔。
“原来如此,太平山的一切对于我已是虚妄、烦恼、障碍,只要彻底能够放下这些,我的本性光明就会自发显现。”
上一刻,觉光还是觉悟之状,下一刻又掉入无明之中,对季明道:“你如此点化于我,不还是要我离去,彻底舍弃师门教化之情,舍弃两位师傅的诸般恩德,舍弃”
“抱歉!”
季明打断觉光的话,平静的道:“我事情很多,道务上的,修行上的,未来几十年都有的忙了,所以你真聪明的话就该明白我没闲功夫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现在对你的处置如下:
第一,出于保全乙峰二僧的名声,所以你只能死在外面,不过我对秘密处死你不敢兴趣,至于你到了外面究竟怎么折磨自己,我也没那个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