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世子稳重点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封赏定论

第二百六十五章 封赏定论

第二百六十五章 封赏定论 (第1/2页)

作为大宋天子,赵煦虽然年轻,但也不傻。
  
  今日被群臣所逼,不得不将赵孝骞召入功参与朝会,赵煦感到自己的皇权被挑战了,生气之余,索性当着满殿文武的面撕破了脸。
  
  我就把你们的小心思当众说出来,什么反对封赏,什么年龄资历浅薄,什么何德何能……
  
  理由五花八门,归根结底,不就是朕的封赏触碰到你们的利益了么?
  
  朝中重要的位置就那么多,新党也好,旧党也好,都想着扩大各自阵营的势力,占据有利的位置党同伐异。
  
  包括皇城司拿问御史周秩,群臣激愤参劾赵孝骞,他们难道真是为周秩抱不平?
  
  呵!无非是找到了把赵孝骞踹下去的机会,不让他占着那个位置。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权力,为了利益。
  
  这点见不得人的心思,当朕真的不知道么?
  
  赵煦环视殿内群臣,脸上浮起几分冷笑。
  
  他立志要做个一统华夏的明君,很多事情都迫在眉睫需要处理,如今君臣的目光,应该望向北方,望向强大的辽国,君臣一心收回燕云十六州,慢慢削弱辽国的国力,最终以弱胜强,将辽国灭了。
  
  而此时此刻,大宋的朝堂却仍在内斗,在党同伐异。
  
  当初亲政时,赵煦是偏向朝中党争的,这是他自幼学到的帝王术。
  
  帝王唯有学会玩平衡,学会让朝中的势力此消彼长,帝王的位置才坐得安稳,所以赵煦亲政后立马废旧复新,大肆打压旧党,提拔新党。
  
  除了确实意识到新政对国家的好处之外,赵煦内心未尝没有让新旧两党互相争斗,以维持朝局平衡的念头。
  
  然而,在被赵孝骞几番说服,又亲身经历了西夏求和称臣,割让城池土地的大胜战果之后,赵煦如今已完全扭转了当初的念头。
  
  窝里斗得再厉害,朝局再平衡,对整个大宋来说有何益处?
  
  内耗的持续,只会一步步削弱国本,让大宋变得越来越羸弱,越来越可欺。
  
  一战得胜,逼得敌国求和称臣,割城让土,为君臣子民争得尊严和颜面不香吗?得到的城池和土地,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香吗?
  
  现在看着满殿朝臣那又嫉又恨的表情,赵煦突然觉得很可悲。
  
  百年积弊,君臣的心思都扭曲了,他们只看得到近在眼前的利益,而目光之外的东西,他们视若无睹,满心的打算只是我要扳倒这个政敌,我要斗垮那个政敌,我要得到这个利益……
  
  面对强大的外敌,一个个就显得唯唯诺诺,求和吧,送岁币吧,钱能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儿……
  
  真正能站出来力挽狂澜,狠狠教训外敌的,除了赵孝骞还有谁?
  
  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为国立功,为天子争颜面,为黎民争尊严的功臣,竟然被满朝文武所妒忌,势必将他扳倒问罪而后快。
  
  朝堂这样的风气下,赵煦想做个一统华夏的有为君主,何其艰难。
  
  想到这里,赵煦望着群臣的眼神愈发失望。
  
  仰起头,赵煦环视众人,语气难得一见的冷硬:“诸公,朕对安乐郡公的封赏,不可更易!此事,就这么定了,朕以后不想再听到任何非议。”
  
  “如果还有人不服气,可以!你也去领兵出征,也为朕打下一片千里疆土,也逼得邻国求和称臣,你若做得到,朕何吝封赏?朕给赵孝骞多少,也会给你多少,君无戏言!”
  
  “一切,那战功说话,兵役法里说得明明白白。”
  
  如此强硬的一番话,群臣终于偃旗息鼓,不敢再说什么了。
  
  朝班内,宰相章惇面色阴沉,但赵煦的话已说得如此严厉,章惇是挨过耳光的,他很清楚,如果还在封赏一事上纠缠,事情恐怕就很难收拾了。
  
  天下人才何其多,官家不是一定非要用他这个宰相,也可以是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