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世子稳重点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干人事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干人事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干人事 (第1/2页)

和谈的西夏臣子告辞离开夏州城。
  
  如今的西夏正临惊天之变,这几位忠于李乾顺的臣子忙着赶回去辅佐君王,当然,顺便也给自己抢占个好位置,朝堂洗牌意味着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来了。
  
  至于向大宋割让的土地和城池,以及各种丧权辱国的条件,老实说,他们并不在乎。
  
  梁太后是怎么死的,李乾顺是怎么亲政的,他们难道心里没数?
  
  不得不承认的是,梁太后的死,意外地促成了三方共赢。
  
  李乾顺得到了权力,大宋平息了西北边患,辽国除掉了一个隐患。
  
  皆大欢喜,慨当以慷,歌舞庆之。
  
  夏州城。
  
  当宋夏止战的消息传到城内城外,宋军大营一片震天的欢呼声。
  
  将士们纷纷跑出营帐,跳跃嘶吼表达兴奋之情。
  
  城内的百姓也欢呼雀跃,走上街头激动地庆贺。
  
  对普通人来说,战争是他们深恶痛绝的,他们没有乱世取利的能力,战争来临只能携家带口颠沛流离。
  
  这个年代的百姓,对人生的愿望其实很卑微,他们只希望自己能够平安顺遂到老,不饿不冻,不被战争的洪流淹没。
  
  夏州城内,庆贺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慢慢聚集,不知不觉都站在知州官署门前。
  
  看着紧闭的大门,百姓们却纷纷朝大门跪拜下来,伏首虔诚感谢大宋的官员和将军们终止了这场战争,让百姓们得到了喘息的好日子。
  
  朝廷的官员是谁,将军是谁,百姓们并不认识,但他们却很清楚,正是这几位不认识的官员将军,给了他们和平的日子。
  
  跪拜过后,百姓们自觉地起身离去。
  
  太平日子到来了,接下来,该为自己和妻儿老小的生计奔波了。
  
  辛苦,但踏实,心间那洋溢着的小小幸福,像青春少女怀春的心事,只悄悄地从上扬的嘴角边看出端倪。
  
  …………
  
  官署内,气氛也颇为祥和快乐。
  
  两国停战,赵孝骞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既然大家都在庆祝和平到来,作为一手促成此事的最大功臣,赵孝骞怎能低调?
  
  于是官署后院,赵孝骞下令设宴。
  
  不一定非要庆祝个啥,主要是吃席。
  
  赴宴者,章楶,萧光敬,种建中,折可适,宗泽,张小乙等。
  
  日子太平了,图个热闹嘛。
  
  丰盛的佳肴端上桌,西北没啥精致的美食,以粗犷为主,最有名的无非是羊肉,烤全羊,煮羊肉,炖羊肉,卤羊肉等等,各种羊肉。
  
  大块的肉端上来,用小巧的匕首插着吃,初时颇不习惯,但吃了几口后,顿觉这种饮食方式也有几分意思,难怪从古至今的西北汉子们一个个牛高马大。
  
  宴席的气氛很热烈,战事结束,大家都放松了,从长远来看,此战之后大宋的西北能维持至少十年和平。
  
  这对汴京朝堂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促成此事者,最大的功臣当然是赵孝骞,但除此之外,包括章楶在内的一应官员武将,官家亦定不吝封赏。
  
  毕竟大家为大宋拔掉了一根深扎进肉里的尖刺,汴京君臣焉能不喜?
  
  停战盟书已差快马紧急送往汴京,附带了赵孝骞和章楶的联名奏疏。
  
  赵孝骞在奏疏里将整个宋夏之战的过程如实叙述了一遍,语气不卑不亢,没有丝毫邀功的意思,倒是将章楶,种建中,张小乙等人的功劳重点描述了一番,并请为功臣封赏。
  
  只是有一件事被赵孝骞用春秋笔法带过。
  
  那就是夜袭攻破兴庆府的过程。
  
  实在是没法下笔,当时赵孝骞所部能破西夏都城,最大的功臣应该是那谜一般的五百人。
  
  这件事至今都是一桩悬案,赵孝骞想破了头也没想通,那五百人究竟是受谁指使,又为什么要帮他破城,按照张小乙的说法,那些人似乎与他渊源颇深。
  
  如果这个谜团至死都没解开,赵孝骞死不瞑目,临终前一定要编个故事,就说这五百人偷了他的巨额财产,子孙后代想必会精神百倍地追查这五百人的下落。
  
  损子孙而不利己的事,赵孝骞也不介意偶尔干一下。
  
  宴席杯觥交错,唯独章楶愁眉不展。
  
  作为身份官职颇为敏感的边帅,章楶为官多年一直如履薄冰,不管别人走不走得到对岸,他肯定能走到对岸。
  
  然而赵孝骞对梁太后下了毒手,让章楶的如履薄冰破了功。
  
  他这辈子都没干过如此出格的事,此刻的他很忧虑。
  
  消息可以瞒住汴京的朝臣,但绝对不能对赵煦隐瞒,否则欺君之罪担不起。
  
  那么,赵煦若知道他和赵孝骞如此胆大妄为,把西夏国的太后干掉了,不知是何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