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2003:从外贸开始 > 第995章 收购?玩得有点大!(求月票)

第995章 收购?玩得有点大!(求月票)

第995章 收购?玩得有点大!(求月票) (第1/2页)

在德国期间,檀锦程出席了不少公开性的活动,为尉来的新能源汽车造势。
  
  同时尉来的海外团队也在秘密联系福特,寻求对福特在德国工厂的并购计划,这一次的海外并购,檀锦程不打算动作国内的资本,而是选择以海外资产为主体。
  
  通过融资以及自有资金的方式,拿下福特的工厂,一方面能做到产业隔离,另一方面也算是把自己在海外的一部分资产归拢一下,尤其是北美的那些资产。
  
  “德国在新能源政策方面还是不错的,他们的政策对我们还是比较友好的,机会还是有的。”
  
  在特殊事件上,东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初我们的政策,被各种批评,但是没多久就跟进了,如今论管控政策,西方并不输于我们。
  
  反倒是我们,在控制住之后已经要轻松很多了,不过按照于利国提供的信息,五月份之后各地的政策要轻松很多了。
  
  另外在经济方面,欧盟在五月初批准了德国500亿欧元企业援助计划,重点扶持绿色科技,而在相关政策方面,目前德国工业界普遍反对欧盟的强硬路线。
  
  “想要打进国际市场,困难是真的非常大的,但不管再怎么困难总是要做的,德国是我们最好的跳板。”
  
  无论是从政策宽松程度,还是友好态度,德国都是最优选择,最为关键的是,今年的德国以及欧洲地区,对新能源产业是真的疯狂,说是入魔了都差不多。
  
  一至四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约240万辆,新能源汽车全球平均渗透率为6.3%,对比起2020年度的2.7%,增速非常的明显。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ZG区,但是要论渗透率的话,那还得是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平均渗透率达到了15.2%,远远高于我们的12.4%。
  
  而德国的渗透率,更是高达22.4%,严格的碳排放法规,高额的购车补贴,让德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居全球前五之列,也是增速最快的。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依旧还是北欧四国,挪威以86%高居第一,其他冰岛,瑞典,荷兰三国则分别为72%,43.1%,30.8%。
  
  除了全球性的资源共识,环保正确的方针之外,欧洲区之所以能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得这么迅速,无非还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一方面提供巨额补贴以及各种免税政策,另一方面对燃油车进行限制。
  
  整个欧洲,按BEV车型与PHEV车型分为两种补贴方式,拿补贴最高的BEV(纯电)车型来说,平均最高补贴均超过5000欧元,德国的补贴是最高的。
  
  目前德国的补贴政策是售价低于4万欧元的BEV车型,最高可以拿到9000欧元的补贴,PHEV车型最高可以拿到6750欧元的补贴,最高补贴率高达22.5%,极其的夸张。
  
  “国内老有一些人说我们卖得好是靠补贴,这话确实是不假,但是大家谁不是这么干的。”
  
  哪怕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低的北美市场,到处吹牛逼说不靠补贴过日的特斯拉,这些年都没少吃补贴,北美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同样不低,联邦税收抵免,州级激励等等,加起来同样也是不少的。
  
  以一辆毛豆3标准续航版为例,其3.99万美刀的售价,在加州平均能拿到2000至3000美刀左右的补贴,科罗拉多州最高有4000美刀的补贴,其他州差不多也在2000至2500美刀补贴之间。
  
  部分州,如新泽西,德州等确实是没有补贴的,但是他们是免州销售税的,这部分的税率大致是在6%至7%之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还有部分州电力公司提供充电折扣与返现等等政策,加州PG&E公司就提供500美刀的返现,从用车成本上来说,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另外还有像是ZF提供的低息贷款等等,特斯拉可没少吃,马斯克敢吹这种牛逼,原因无非是他们在北美一家独大,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的优秀毋庸置疑,但是说没吃过补贴纯纯就是在扯淡,当年他们可是靠着低息贷款活下来的,之所以敢这么吹牛逼,无非是他们在北美市场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比起竞争激烈的欧洲以及亚洲市场,在北美市场,特斯拉以及一众他们本土的车企,才是真正的特权存在。
  
  欧洲区以及我们国内,对于国内企业的新能源补贴并没有排斥选项,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能拿到补贴,而联邦补贴则只针对于他们本土的企业,或者是在他们本土生产的车辆。
  
  如欧洲车企,但凡没有在北美本土有工厂的,都拿不到任何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州一级的更加严格,部分州直接就是禁止了企业直营的模式。
  
  还有如充电桩等等基础设施不对国外企业开放,ZZ风险审查等等,都制约着国外车企在北美的销售,导致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因素。
  
  总结起来海外的车企,无论是我们还是欧洲的,想要在北美正常售卖,要么就是在北美设厂规避限制,要么就是走合作代工进入北美市场,要么就只能在细分市场,如不受个人购车补贴影响的电动巴士等等市场做出一些突破。
  
  哪怕以上条款都满足了,在部分州的销售方面,也是要与当地的企业合作,不能直营,也就是说要分一部分利润出去,这对比起特斯拉在国内的待遇,差的可不是一个级别。
  
  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保护主义,而且这种市场保护只会越来越严格,目前北美正在推动通胀削减法案,对国外新能源车企的限制进一步收紧,如电池供应链本土化等等。
  
  市场的壁垒,才是海外企业放弃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本原因,汽车产业的建厂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动辄几十亿,在综合评估之后,如果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谁都不会瞎投。
  
  “欧洲这边虽然抽象,但政策的话还是挺不错的,今年是我们最好的机遇啊,必须得尽快在这边搞个工厂才行。”
  
  在跟德国方面一些机构以及ZF部门会面之后,檀锦程了解到德国以及欧盟区最新的政策方针,也迫切的希望能够拥有一家自己的欧洲整车制造工厂。
  
  德国方面之所以把补贴搞得这么高,实际上也是想要补贴自己的产业,大众ID系列,通过各种补贴,单月销量超过5000辆就能够实现盈利,这简直不要太香了。
  
  不管他们对于环保以及清洁能源是怎么的抽象风格,但只要不排斥我们就行了,大家公平的竞争。
  
  “哈哈,实际上确实是这样,哎,要是代英没有脱欧就好了,不然的话我们可以把路特斯的工厂扩建以及发行一下,学习沃尔沃的代工模式,那样才是最快的。”
  
  脱欧之后,海瑟尔工厂之于整个尉来的战略意义,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欧盟把新能源政策搞得这么好,环境也相对公平,其实还是认为他们能够超过我们,至于将来会不会改变政策,那就先不管了。”
  
  欧洲区看似一个整体,但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哪怕后续真的政策收紧,也不用担心如北美那边一样,生意一直能够安全的做下去,只要你自己有竞争力。
  
  而德国方面,BBA等等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大力投入,整个德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德国本土企业包揽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反应了德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成效。
  
  依赖于这种集体的发力,德国ZF可能有一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依旧能够打败其他国家,占据头部的位置。
  
  目前尉来通过ET5,ES3,ES6,ES8等等多辆进口车型,在德国地区占据着5%的市场份额,排在斯柯达之后,位列一至四月份销量排行第八的位置。
  
  前十当中,只有尉来与特斯拉是依赖于进口车型,本土化生产,能够带来更高的竞争力。
  
  5月10日,檀锦程受邀参观宝马在莱比锡的工厂,这家通过零碳工厂认证的工厂使用的是光伏与储能系统,檀锦程在参观过程中盛赞这一模式,并且对于德国ZF的碳排放收紧政策表达了赞同之意。
  
  并且表示尉来在德国的工厂将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从舆论上给即将到来的福特工厂收购造势。
  
  同时,檀锦程近期还频繁接触德国工会,争取与工会搞好关系,尉来的海外团队已经就收购事宜飞往北美福特总部,开启了秘密谈判之旅,由于利国亲自带队。
  
  “要跟福特谈判,当然是要直击福特的痛点。”
  
  都2021年了,我们再想要收购海外企业的核心资产,难度比之20年前要难上太多,像是当年尉来收购宝腾,吉利收购沃尔沃之时的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北美方面,紧张的关系当下,要想收购何其之难,好在上一个老头儿已经下去了,这个老头儿虽然也不是什么好鸟,甚至要更加的阴险一些。
  
  但至少这个不会时不时的抽风,也不至于像上一位那样做出昨天答应,今天就能反悔的事儿。
  
  说起来,一个是商人,商人只看利益,而这位是Z客。
  
  与福特的谈判,如果能够直击福特的痛点,加上檀锦程在华尔街的关系人脉,收购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要想直击福特的痛点,目前是最好的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