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夜半私语 (第1/2页)
朱因的耐心解释,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疑虑。周工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许多,他点了点头:“朱总,我明白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和坚持的方向,我理解公司的决心了。”
会议接下来的时间,讨论氛围热烈了许多。大家开始就网站和软件的具体功能、技术选型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晚上,杭州的夜已经深了。
朱因回到了临时租住的宿舍。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居室,陈设朴素。她卸下一天的疲惫,瘫坐在沙发上,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
但她还是拿起了那部特制的手机,拨通了陈浩的号码。她迫切地需要向他汇报,也想听听他的声音。
电话很快接通了。
“浩哥。”朱因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倦意。
“听着很累啊,阿朱。”陈浩的声音传来,透着关切,“会议开得不顺利?”
“总体还行,大家积极性挺高的。”朱因揉了揉太阳穴,“就是……今天有人对‘担保交易’提出了质疑,和周工说的一样,觉得太难,不现实。”
她把周工的质疑和自己在会上的回应,详细地向陈浩复述了一遍。
陈浩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等她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阿朱,你回答得很好,思路清晰,有理有据。”他先是肯定了她,然后问道,“你觉得,周工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
朱因想了想:“因为他们是从纯粹的技术和现实条件出发,看到的都是困难。而我们,是从未来的需求和可能性出发。”
“没错。”陈浩赞许道,“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理解的,不是技术细节,而是‘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根本原因。”
他顿了顿,开始更深入地剖析:
“你跟他们强调信任,这很对。但我再跟你深入说一下,你以后可以更好地传达给他们听。”
“线上交易,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信息不对称和地理隔离带来的不信任。看不见摸不着,我怎么知道你不是骗子?‘担保交易’的核心,就是用我们平台的信用,暂时替代陌生人之间尚未建立的信用。我们充当这个‘信任中介’。”
“这不仅仅是方便,它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环境!一个让陌生人之间敢于交易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C2C模式永远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技术上难,是事实。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对接银行。我们可以先设计一套虚拟的‘信用点数’或者‘交易凭证’系统,在平台内部闭环运行,模拟担保流程,让用户先熟悉和接受这种模式。等技术、法规成熟了,再无缝切换到真实的资金流。”
“你要让团队明白,我们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软件,我们是在制定规则,在搭建一个生态。‘担保交易’就是这个生态里最重要的规则之一。现在看是难点,未来,它就是我们最宽的护城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