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合理损耗” (第2/2页)
八路拿粮食换到了工业品,这是赢一次。
获得了一个内线,这是赢两次。
汪主任拿粮食交差之后,再把粮食劫走,没有资敌,这是赢三次!
三赢!
【于是,成交!】
【军火、铜材、五金、机床等工业原材料和设备,汪主任把很多东西,都拿来给八路换军粮了。】
【反正这些物资又不是自己的,但完成任务的功劳,可实打实的落在自己身上。】
【弹幕:这些都是战略物资啊】
【弹幕:真不赖】
【弹幕:我去,连机床这种硬货都有啊,后方的工厂可太需要了】
【上过一次船以后,汪主任自然就是八路自己人了,想下船也下不去了。】
【弹幕:日伪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利用敌人的矛盾也是斗争的一部分】
【类似的事情在多个抗日根据地都有发生,每次交易的规模都不大,看起来都是正常战损,不会引发日军注意。】
【弹幕:都是合理损耗,但数据汇总之后就会发现损耗飞涨(狗头)】
【我军这边慢慢的积少成多,很多伪军据点的小队长,自己也向八路送子弹,以换取八路不攻击据点的承诺。】
【送出去的子弹,以战斗损耗的名义报账,和八路军约个时间,黑灯瞎火的放一点鞭炮当证据,弹壳则是“在遭遇战中掉在野外了”。】
【只要别报太多,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操作根本就是死无对证。】
【弹幕:后期不仅是伪军,日军自己也在卖武器弹药,还有给地主打长工的。】
“啊?”
“这和养寇自重有啥区别?”
“还是有区别的,这伪军卖武器是为了不被攻击据点。”
“不过日本鬼子给地主打长工……这怎么那么,抽象,对抽象呢?”
还有许多被地主用高利贷夺走了土地的农民,看着天幕上的弹幕,有些疑惑。
“那些鬼子怎么也要给地主打长工?”
【到1944年,伪军向我军卖子弹和军需的行为,几乎都半公开化了。】
【虽然每次规模都不大,但所有人都这么搞,时间长了,日军也不是瞎子,总能听到些风声。】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啊,这走漏了消息,那伪军还能给八路军卖武器弹药吗?”
“应该不能了吧,毕竟那些日本鬼子总是要查的。”
“呵,怎么可能查出来?那伪军从高层到基层,都反正了,日本人拿什么查?”
“再说了,要是查出来点什么,搞得伪军人心惶惶,那鬼子的统治就更不行了。”
【弹幕:问题是抗战后期,驻扎据点的基层日军都在倒卖军火物资,还给八路军上交抗日捐】
“???”
“不是,这说的还是汉语吗?”
“日本鬼子给八路军交抗日捐?”
“后世都这么疯的吗?”
“这比前面说的,鬼子给地主打长工还要离谱啊。”
【1945年,华北派遣军侦破向平西走私药品案,当场查获大批偷偷运输给我军的药品,还顺便查获了数万发步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