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隆万盛世 > 1548出乎意料

1548出乎意料

1548出乎意料 (第1/2页)

清雍正时期,推行了多项改革,其中被人熟知的就两条,“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除此外,其实还有个项目,那就是“火耗归公”。
  
  之所以出现火耗归公知道的人少,那是因为此事主要涉及官场而非百姓。
  
  火耗归公后,老百姓其实依旧按照被加收的火耗缴税,并没有因此减少赋税。
  
  只不过多收的火耗从官员手里转到朝廷手里,增加了财政收入。
  
  当然,为此,雍正皇帝推出了“养廉银”,只不过最终是失败的。
  
  而在魏广德这个时候,通过推行铸币的法子,从根子上就解决了火耗的问题。
  
  火耗本质是税制改革的衍生问题,源于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赋税征收由实物转为货币。
  
  由于银两熔铸损耗难以精确计算,地方官员借此加征高额火耗,导致国库与百姓双重受损。
  
  当户部铸造官制银钱和铜钱后,自然不存在银两熔炼的问题,自然也就让火耗问题没有了产生的土壤。
  
  加之当时朝廷利用常盈库里的银两大批量铸钱,又制定了铜钱和银钱之间的兑价,自然从根子上就解决了“一条鞭法”存在的一些弊端。
  
  说实话,魏广德很多时候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朝已经把白银纳入了事实上的流通货币,但却一直到清朝中期以前,都没有铸造过银币。
  
  也不是一个都没有,明清时期也铸造银币,但那都是宫庭铸造,用作赏赐之物。
  
  也就是说,其实明、清两代皇帝都知道金银可以铸币,甚至他们都接触过西洋银币,但是却始终没有在朝廷里铸造。
  
  直到魏广德接触了工部,了解铸造过程后才知道。
  
  如果不是他推动工部匠人去户部,单单就宝源局里那些人,铸造铜钱没问题,要铸造金银钱币,依旧非常困难。
  
  其实,金银加工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高,但是大批量铸造钱币的技术,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早期的西班牙鹰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就是银饼算不得银币,每个鹰洋都是铸成银饼后手工称重,剪掉多余重量或者补上一块,保证每块银币重量一致,然后再砸出文字表明身份。
  
  而不是通过铸模成形,因为这个时期对金银成色的控制技术并不高,炼制不出来。
  
  简单说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没有先进的铸币技术,搞不出来。
  
  而大明户部也搞不出来,是工部安排匠人过去,多次尝试后才完成的铸造。
  
  就算如此,现在每批银币出厂,都还要专人鉴定并留存样品。
  
  同时期倭国流通的银钱也是如此,砸成银饼或者银条,直接在上面刻字显示重量作为流通依据。
  
  所以,银制大明通宝虽然和后世“袁大头”相比略显粗糙,但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顶一的精工产品了,也让大明银元扩散到海外。
  
  这种情况,是魏广德乐于见到的,所以之前天津、松江府等官员上奏,询问是否禁止大明银元外流,就被魏广德给否了。
  
  户部每铸造一个银币,可以获利大约七十文,这是在扣除全部铸造成本后的净利润。
  
  这个数字相当于什么?
  
  那是十六抽一的税收。
  
  现在的大明钱法,因为白银成为货币,已经有所变动。
  
  一两银子为十六钱,每钱银子当七十文,所以一两银子相当于1020文铜钱。
  
  金银兑换则是随行就市,朝廷并没有规定兑换比例,这也是为了防止被金银兑换价格变动而绑架。
  
  朝鲜、南洋和倭国的白银,正在通过海上一条条商船被运进大明,然后被铸造成银币,再流向海外市场,亦如百年前唐宋铜钱通行海外一样。
  
  只要有充足的银料,大明铸钱就会一直赚钱,阻止流通海外反而会妨碍户部赚取更多的钱财补充国库。
  
  而魏广德在走进内阁值房后,这才打开陈矩的信纸,随即就是深深的皱眉。
  
  这里面的事儿,魏广德是看不明白的。
  
  张宏为什么在昨天找张鲸,他是知道张鲸去了张四维府上。
  
  “难道,张鲸做的那些事儿,张宏不知道?”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搞不清楚具体原因,大串联在一起,似乎只有这个解释。
  
  张鲸找张四维,张宏不知道,所以才在宫里找人。
  
  “嘿,这还是个二五仔。”
  
  魏广德心里马上就对张鲸有了这个印象,自此以前,他以为张鲸的所有作为,都是张宏在暗中指点。
  
  因为他是内廷仅此于冯保的人物,是有这个动机的。
  
  关于弹劾王国光的奏疏,仿佛就只那么一件,冯保好像并没有安排后手。
  
  或许他以为,只要有他的人先开炮,后续就会有许多官员跟随,一起上奏弹劾王国光。
  
  可是显然他失算了,就算张居正似乎失宠,但王国光终究是吏部尚书,不是一般官员敢参劾的。
  
  整整一天时间里,都没有第二份关于王国光的奏疏被送进内阁。
  
  见到这种场景,魏广德、申时行到还算淡定,反正暂时牵扯不到他们身上,可冯保、张四维却很是难过。
  
  冯保是气愤那帮子京官居然没人出手,落井下石和他一起打压王国光,还得让他亲自安排,布置人手继续弹劾。
  
  毕竟,第一炮已经打出去了。
  
  却忘记了,这和上次弹劾潘晟似乎情况有些不一样。
  
  而张四维气愤当然不是弹劾王国光牵连到他身上,而是冯保这头蠢猪,居然不知道乘胜追击,居然还在等待。
  
  张四维也是希望王国光垮台的,这样朝中多出几个位置,在商量人选时,就有更多的谈判筹码。
  
  说到底,这些官位,都是可以交易的。
  
  他是上桌子的人,自然可以参与分配其中的胜利果实。
  
  当天下午,冯保就派出几个太监,开始联络他在朝中的官员,让他们明日就上奏,继续弹劾王国光。
  
  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出手,就务必继续下去,再斗倒王国光后,把事儿引到张四维身上,连着次辅一起搞。
  
  而张四维自然也知道,于是第二天的奏疏里,必须出现弹劾冯保的奏疏。
  
  宫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
  
  对于看好戏的魏广德,张四维只是在心里冷笑。
  
  这次,他如果顺了皇帝的意,说不定也能得到皇帝的信任,那样他就有机会挑战魏广德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