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西域棉 (第1/2页)
好处是收益远超预期。铁路第二年就开始盈利了。现在股票涨疯了。虽然运力有些拉胯,不过确实盈利了。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小娘皮一听铁路的事儿,就心惊肉跳。她提心吊胆的怕铁路是一个亏损的大窟窿,有多少钱都不够往里填的。
铁路开始盈利后,她才把狂跳的小心肝儿放回肚子里。
铁路现在满负荷,一个是因为战争闹得,打仗需要的物资太吓人了。前线还一直保持十万大军的规模,加上辅兵和技术兵种,有二十多万人。
另一个就是纺织业的大发展造成的。
杨凡弄了大批的细毛羊过来。还有黑白花奶牛。
奶制品也是新兴行业。京城的权贵们也开始喝牛奶了。每天早上,都有牛奶商社的小哥,骑着三轮车,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家。
现在毛纺织工业已经发展起来了。需要的羊毛激增。这是一个卖方市场。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缺衣料,因为目前的衣服,不论是棉麻还是丝绸,都是农产品的产物。也就是说,穿衣服还是吃饭,零和游戏。
因为都要占用耕地。就是养蚕的桑树也要占地。
在这个没有良种、化肥、农药的时代,粮食产量低的令人落泪。而且还有水旱灾害,还有病虫害,所以,为了吃饱肚子,是不可能把太多的土地用来种植桑麻的。棉花的种植面积也是严重受限的。
杨凡之所以一路向西,就是看好了西域后世的种植棉花和辣椒、西红柿等作物的能力。后世世界四分之一的棉花产自华夏,华夏九成都是新疆棉。如果加上中亚这些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都开发出来,可以供给这个时代,全世界的人穿上衣服。
杨凡一边修欧亚铁路,一边在沿线的城市建立纺织工业。一边在沿线开发棉花种植场。这条路是一条钢铁之路,也是一条纺织之路。还是一条畜牧肉产品之路。
河北北部是铁矿密集区,九原城的白云鄂博也是大铁矿区,这里的铁矿足够华夏在这个时代用几百年。
现在很多人才看出来杨凡当年砸大钱修这条窄轨铁路的深意。就连小娘皮其实当初心里是不看好的,只是她不愿意因为钱和老爷闹矛盾,她认为不值得。
修铁路太费钱了。根本看不到效益。
可是现在,北塘口码头成了渔业基地和造船基地。秦皇岛建设了煤炭码头。远洋捕鱼业蓬勃发展,目前年捕捞量超过了二十万吨。
海产品包括罐头、海鲜、海洋植物产品等。通过这条铁路,运输到了沿线的工业城市和广大农村。
杨府在遵化的领地上,出产的高产粮食,也通过铁路运输到各个牧业点、矿区、工业城市。
没有粮食是不可能支持工业发展的。毕竟工人也要吃饭。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聚集,没有粮食供应。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铁路两侧,能种的土地种地,没水就打蒸汽机机井,加上灌溉网络。有矿的开矿,能种植油料和工业原料的,种植此类作物。
铁路和铁路两侧的公路,把整个长条形的杨府新领地全部盘活了。
这条铁路成了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而蒸汽卡车作为辅助力量,主要负责每个车站向南北方向纵深的运输。
铁路一边连着海洋,一边深入中亚。就像大动脉一样,把人员和物资高速流动起来。而公路南北纵横,则向小血管一般,把庞大的整个地域连为一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